老僕陳伯安前去打聽,稍後回來稟報,說今天是林韓兩家開堂審案的日子,市井百姓紛紛來看熱鬧了,所以造成了擁堵。
李珣收回摺扇,心下不禁生疑,問道:「不是聽說韓家求和了嗎,怎麼又對簿公堂了?」
老陳笑道:「回郎君的話,聽他們說林家不願意重修舊好,所以才鬧到了公堂上。這會子韓家三郎已經來府衙了,就等著林二娘現身呢。」
聽到此,李珣不由得腹誹,這個林二娘倒有點骨氣。
老陳又道:「現在整條七里街都被百姓圍堵了,郎君是否改道前行?」
「改道吧。」
老陳應了一聲,命馬夫折返回去。誰知沒走多久,李珣忽然道:「陳叔,去附近的茶樓坐坐,不去平陽侯府了。」
老陳心裡頭雖困惑,卻也沒多問,只應了聲「是」,便前往附近的茶樓。
殊不知馬車裡的李珣心情複雜,一想到自己的棗紅馬凶多吉少,就忍不住肉疼。那日他還信誓旦旦,滿心歡喜地等著宋致遠把柳公孤本送上門,結果竟被林二娘啪啪打臉。
這個林二娘當真是個妙人兒,今日二人開堂審判,他索性也來圍觀一下。
第11章 對簿公堂韓三郎他不舉
老陳還是挺了解自家郎君的,出雙倍價尋得一間雅間。
李珣愜意地坐在雅間裡,只需側頭,便能看到斜對面衙門口的情況。
底下人頭涌動,吵吵嚷嚷,全都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的八卦群眾。男女老少,各色人都有,倒頗有一番盛世太平的熱鬧景象。
跑堂小二送來糕點、瓜果和煎好的茶水等物。
李珣端起青瓷碗小飲一口,鹹味太濃,不合他的胃口。
按說家長里短婚姻田土之類的細故案件是審不了多久的,只要原告和被告在場,糾紛不是太複雜,很快就能審出結果來,所以李珣能在這裡坐著等。
要是往常,他壓根就不會關注這些世情瑣事,只是林二娘實在特殊,應該算得上驚世駭俗。再加之他又因她輸了棗紅馬,心下更是生了幾分興致,倒想看看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茶樓的茶湯不合李珣胃口,他閒著無聊,便自己煎茶。
跑堂小二麻利地送上茶具和茶粉供貴人使用,茶粉只經過碾碎,未曾細篩,需用羅合輕輕篩出細末,方能入水。
李珣挽起窄袖,一雙白淨修長的手嫻熟地拿起羅合,倒入茶粉輕輕篩動,細膩茶末從縫隙中飄出。
他似乎很享受制茶的過程,垂下眼帘專注地盯著手中的羅合,清雋的臉上寫滿了舒適恬淡,仿佛外面的吵嚷不存在似的。
篩好茶末,他細心地將其置入竹盒中備用。
接下來便是煮水,取活泉水注入鍑中,待風爐炭火將水燒至魚目氣泡時,李珣取來少許細鹽加入。
他口味淡,不喜鹹味太重的茶湯,只添加了一點作調劑。
待到水燒至連珠氣泡時,他又取竹勺舀出一瓢清水備用,隨後用竹夾攪水,直到形成漩渦時,才開始加入適量的茶末,繼續攪動茶湯。
鍑中茶水在火舌的包圍下開始沸騰翻滾,甚至四濺。
李珣不緊不慢地將方才舀出的清水倒入,使沸水趨於平靜,沫餑逐步形成,一鍋茶湯便大功告成。
小心翼翼將鍑從風爐上取下放好,他拿長柄勺舀茶湯盛入青瓷碗中,沫餑均勻,色澤紅濃明亮,聞起來醇厚又芳香。
這才是合他胃口的一鍋好茶!
喝第一口茶湯時,突聽底下傳來哄鬧聲,他微微側頭,看到一輛馬車擠入人群。
眾人紛紛讓開一條道路,原來是林二娘來了。
圍觀的群眾全都沸騰起來,議論紛紛。
馬車緩緩朝府衙駛去,李珣邊飲茶湯邊看熱鬧。
待到馬車抵達府衙門口時,他剛放下茶碗,雅閣的門忽然被推開,宋致遠興致勃勃地站在門口,促狹道:「五郎好興致啊。」
看到他的瞬間,李珣的心情很微妙,就像偷窺小娘子被抓了個現行似的,很沒出息地紅了耳根子。
不願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窘迫,他默默地打開摺扇,嫌棄地把自己的臉遮住。
宋致遠誇張地笑了起來,別提有多開懷了!
與此同時,行至府衙門口的林秋曼剛下馬車就看到韓商像標杆似的杵在那裡等她。
仇人相見並沒有分外眼紅,韓商玉樹臨風,非常有教養的朝她行拱手禮。
林秋曼行福身禮。
二人面上平靜,心裡頭卻是排山倒海的翻騰不休!
韓商像從來就不認識過她一樣,眼神陌生中帶著尖銳的審視。他以為那日她說求和離書只是欲擒故縱,畢竟她以前懦弱可欺,不想竟是真的。=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