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好。」
待吳嬤嬤離去後,李珣默默地喝湯,想著,強扭的瓜不甜。他既然看中了一隻瓜,管它甜不甜,先扭下來再說。
正廳里的那隻「瓜」接連吃了兩碗,麵條勁道彈牙,湯濃鮮香,對吳嬤嬤的手藝交口稱讚。
吳嬤嬤被哄高興了,問她還要不要,蓮心忙道:「小娘子足夠了,主母說了,女郎家苗條些才好看,養得滾圓好些衣裳都不能穿了。」
林秋曼被唬住了,「那還是算了吧,書房裡那位還可以送些去。」
吳嬤嬤:「郎君打小就節制,不會再用了。」停頓片刻,自言自語道,「萬事節制也不好。」
老陳也道:「太講規矩,束縛了。」
林秋曼卻道:「講規矩好,我這不講規矩的我阿娘可頭疼了。」
兩人被這話逗笑了。
蓮心提醒道:「夜深了,小娘子該回了。」
林秋曼起身跟他們告辭。
老陳去書房打了聲招呼,李珣頭也不抬,「把她送過去。」頓了頓,「明兒把王府里的那些節禮扔到朱家院,讓她漲漲世面。」
老陳笑著應了。
次日上午,林秋曼在睡夢中被蓮心吵醒,她嘰嘰喳喳道:「小娘子趕緊醒醒,王府送了好多東西來,全是金貴貨!」
林秋曼:「???」
蓮心兩眼發光,「那家奴帶了話,殿下說讓小娘子漲漲世面。」
林秋曼:「……」
東西實在太多,待她梳洗妥當出去觀望時還在往院子裡搬。
有西域傳過來的葡萄美酒,還有從沿海地帶進貢來的海貨,嶺南那邊送來的鮮果,品種繁雜看得人眼花繚亂。
蓮心瞧得眼睛都直了,林秋曼卻無比淡定,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淘寶的魅力。
不過這畢竟是古代,時鮮運輸到底不比現代物流,很多東西都是平日裡不常見的,極其難得。
朱家院的僕人們笑得合不攏嘴,這意味著他們接下來的一段時日都會有口福了。
林秋曼笑著打趣送東西來的僕人,「王府是不是都被你們給搬空了?」
那家奴頭疼道:「還有半倉呢,每到逢年過節京中大戶和宮裡頭都會送禮過來,我家郎君從不受錢銀,他們便送了這些玩意兒以表心意。若說不收,好像又過不去,收了吧,東西太多。府里人人都有,嚴禁倒賣,浪費了又可惜,便支使了出來。」
林秋曼露出羨慕嫉妒恨的表情,我也好想有這種煩惱!
待王府家奴們離去後,她立馬給柳四娘和林府挑了不少時鮮送過去,接下來便琢磨著怎麼吃這些鮮貨。
按照現代習俗,中秋吃月餅。
林秋曼特意畫圖紙命僕人去定製做月餅的模子,並用那些食材豪氣地做了十二種口味的月餅,咸口的,甜口的,還有水果餡兒,五花八門。
這兩日李珣都宿在王府,老陳說朱家院那邊送了不少小餅來,問他要不要嘗嘗。
李珣不愛糕餅類食物,壓根就沒興趣嘗試。
老陳卻強烈推薦,勸道:「郎君瞧一眼都行。」
見他這般執著,李珣勉為其難地走到廳里,打開桌上的食盒。
只見盒裡的小餅擺放得整整齊齊,表皮上全都印著一溜的陳律。
它們好似士兵那樣等待著將領檢閱。
李珣失笑。
老陳:「這個林二娘倒是幽默。」
李珣隨手拿起一隻陳律嘗了嘗,忍俊不禁道:「給他們分食吧。」
老陳應了一聲,把那些食盒撤了下去。
林秋曼剛得了一堆好貨,結果沒兩日華陽府又送了一堆過來。
家奴說大長公主想來蹭飯,吃點重口的,她忙做準備,晚上接待貴人兒。
傍晚華陽府的馬車過來,林秋曼在門口接迎。
二人走進院子,那棵參天大樹已經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視線倒是開闊不少。
華陽道:「今天心情不好,來找你喝兩杯。」
林秋曼笑道:「奴什麼酒都備得有。」
用飯的廂房裡暖暖的,瀰漫著湯鍋的香味。
林秋曼特意備了兩種,辣的和清湯。
華陽看得食慾大增,僕人伺候她脫下披風,林秋曼道:「辣的這隻鍋子適合海貨,清湯的那隻煮菜蔬更好。」
華陽看著琳琅滿目的碗碟,愉悅道:「都討我喜歡。」
林秋曼給她備蘸料。
華陽先嘗了一口甜羹,說道:「上回我不是說要替你找好姻緣嗎,眼下就有一個,我覺得與你很是匹配。」
林秋曼來了興致,「長得俊不俊?」
華陽道:「自然是俊的了,我挑人首先就是要長得好看才行。」
林秋曼掩嘴笑了起來。
華陽繼續道:「那郎君姓竇,家中排行老七,竇家原本是皇商,只是他另尋了門路,做的是綢緞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