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被問住了。
李珣繼續道:「當初大哥血書託孤,我殺三哥是替**道,若我真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何不在齊王案時順理成章?」又道,「這些年我克己慎行,兢兢業業,天下人皆知。我李珣是有忠義廉恥的人,不會背負上像齊王那樣的罵名,希望阿姐能明白。」
華陽認真地看他,不知他的話有幾分真假。
李珣也懶得跟她廢口舌,只道:「這些年,我可給聖上擺過臉色?」
華陽如實回答:「沒有。」
李珣:「唯獨郭戎案,我跪了半天,懇求聖上查辦自己的親娘舅。阿姐認為,郭戎該不該查辦?」
華陽有些鬱悶,「如此毒瘤,狠該查辦。」
李珣:「可是聖上和郭太后把我忌恨上了,你說我還能怎麼辦?」又道,「這一回聖上與燕王合夥坑我,若阿姐是五郎,會不會坐以待斃?」
華陽更鬱悶道:「不會。」
李珣:「看來阿姐跟五郎都是同道中人,有些事情,五郎不表態,不代表任人宰割。此次聖上不分青紅皂白殺我,我念他年幼,尚且有親情,不與他計較,若有二次,我決不輕饒,還望阿姐多多規勸聖上,勿要再犯糊塗。」
華陽沒有說話。
李珣疲憊道:「忙了這些天,我也乏了,先回了。」
華陽任由他離去。
在回府的路上,老陳心裡頭其實是有疙瘩的,發牢騷道:「宮裡頭那個不除,始終是禍患。」
李珣抿嘴笑道:「一隻紙老虎罷了,沒有毒牙,沒有利爪,不缺他那口糧,養著罷。」
老陳:「郎君還是太心軟。」
李珣意味深長道:「人言可畏,當初既然立了牌坊,明面上怎麼都得去守那貞節的。」
老陳不再說話。
回去後李珣好好地休息了兩天,這下是真正的高枕無憂了。
日子又恢復到往日的平靜,不管他的地位多穩固,仍舊像老幹部一樣兩點一線,雷都打不動。
不驕不躁,四平八穩。
待到中秋時,江都那邊傳來消息,燕王餘孽盡數斬殺。
朝廷派了新的官吏下去治理。
李珣真正的做到了一手遮天,皇帝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傀儡。
而郭太后自那天晚上被薛義的頭顱嚇暈後,從此一病不起,沒隔多久也抑鬱而終。
皇帝更落寞了。
整個宮裡就只有他孤零零一人,他愈發覺得這深宮是一頭吃人的怪獸。
深秋時滿園枯黃,宮裡頭的秋是蕭瑟寂寥的,晉王府的秋同樣如此。
好在是有林秋曼增添了幾分趣味,秋冬適合進補,吃熱騰騰的鍋子是最適宜不過的了。
李珣近來不沾葷腥,皆吃素食。
二人仿佛又回到了朱家院那段時光。
林秋曼說她昨兒又接了一樁休妻案,李珣認真傾聽,時不時點評兩句。
往日他會問她什麼時候進府,現在一概不提,目前二人的相處是非常融洽的,她自在,他也不折騰。
一個不說娶,一個不說嫁,就這麼細水流長。
遺憾的是,這份細水流長並未持續多久就被打破了,因為隔壁大周使臣來討要進貢,今年他們還沒送過去。
作者有話要說:啊啊啊,還有三個大劇情,後期全是兩人的感情線,從頭到尾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星星眼,李狗必要要從頭帥到尾,還要遵守男德。。。
第173章
老陳嘆了口氣,「郎君志向遠大,寧可在沙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也不願臣服大周。只是郎君孑然一身,老奴心裡頭還是頗覺遺憾。」
李珣偏過頭看他,「陳叔想說什麼儘管直說。」
老陳直言道:「林二娘,郎君可曾想過如何安頓?」
李珣沉默了許久,才不答反問:「我若回不來了,豈不是誤她一生?」
老陳喉頭一哽,再也說不出話來。
李珣坐到床沿,「我固然也貪戀兒女情長,可是先有國,才有家。與大周這一戰,是當初父親未完的遺願,同時也是我畢生想去實現的夢想。然而陳叔你也曾上過戰場,知道那是一場生死未卜的博弈。如果我到最後未能回來,把林二娘困在晉王府這個空殼裡,豈不是害了她?」
「可是……」
「沒有可是。」
老陳垂首不語。
李珣心裡頭似乎也有些矛盾,「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去歇著吧。」
老陳默默地關門離去了。
李珣取出暗格里的香囊嗅了嗅,陷入了沉思中,以前只想護她,可直到今日才恍然發現,他是最沒資格護她的。=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