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來就是馬背上的人,這樣的人哪能給她安穩呢?
他這一生誰都不負,唯獨林二娘,他是負她的。
想到此,李珣徹夜未眠。
大周使臣進京求見,百官上-朝嚴陣以待。
皇帝表情麻木地端坐到龍椅上,內侍高聲道:「宣使臣覲見!」
那使臣身材魁梧,很有一番氣勢,進殿來向少年天子行禮。
龍椅上的皇帝強打起精神來,不耐煩問:「不知使臣來我朝所為何事?」
使臣不客氣道:「貴國怕是忘了曾與我大周簽訂的盟覃條約。」
皇帝為難地看向李珣,「這……」
使臣強勢道:「若貴國不願進貢,便是違約,兩國交好數年,邊境安定全在貴國一念之間。」
他接連說了數語,討債討得理所應當,態度極其傲慢。
李珣聽得厭煩,冷不防打斷道:「來人!」
一名侍衛匆匆跑了進來,李珣二話沒說,直接拔劍把那使臣給捅死了。
猝不及防的變故把殿內的百官嚇得跪了下去,皇帝直接從龍椅上滑落下來,顫聲道:「五,五皇叔!」
使臣的喉嚨里發出咯咯聲,李珣踹了他一腳,指了指道:「陛下你瞧,滿肚子的油水,養肥了。」
皇帝哆嗦道:「五皇叔……」
李珣跪拜道:「臣願領兵出征攻打大周,請陛下准允!」
皇帝:「!!!」
數名武將紛紛應道:「臣願出征!」
「臣願出征!」
「臣也願出征!」
姜閣老恨恨道:「陛下,大周是餵不飽的狼!我朝年年進貢近十年,頂好的馬匹,錦緞珠寶送去,而今的大陳已不是往日弱國。我們忍辱負重,不是給大周當庫房的,這一場惡戰遲早要打!」
「陛下,盟覃條約續不得!陳國人的脊梁骨不能被大周給生生折斷!」
「陛下,臣願出征,完成當年先祖未完的遺願!」
「陛下,當年大周趁火打劫,逼迫我等簽下盟覃條約。而今,陳國人是該站起來討回曾經受過的恥辱了!」
面對百官的慷慨陳詞,皇帝一下子被說得熱血沸騰。
在場的朝臣全部統一口徑宣戰,不願繼續做那卑躬屈膝的弱者。
皇帝原本以為晉王會逼他退位取而代之,只是令他意外的是他自願請命出征。
戰場意味著什麼,每個人心裡都清楚。
退朝後,叔侄在大殿裡推心置腹一番交談。
皇帝還覺得難以置信,又一次問道:「五皇叔可想清楚了?」
李珣平靜道:「大周使臣被臣斬殺,這臉已然撕破,我大陳已經沒有退路了。」
「五皇叔……」
「臣就想問陛下,可信得過臣?」
皇帝五味雜陳地望著他,久久不語。
李珣又問了一句,「臣若領兵出征,陛下可信得過臣?」
皇帝不答反問:「五皇叔是否又信得過朕?」
李珣想也不想便道:「信。」又道,「當初陛下曾說過,不會殺臣,君無戲言,臣信。」
皇帝陷入了沉默中,隔了許久才道:「朕怕,朕怕守不住。」
李珣語重心長,「陛下已經長大了,應該靠自己的本事來守李家先祖拼死打下來的基業。當初你皇祖父畢生的願望便是圖大周,我孤身一人,無牽無掛,是最適宜出征的人。而你,便要守住這後方。數萬將士的寄託全在陛下身上,他們的妻兒親眷全在這裡,陛下切莫讓他們失望。」
這番話令皇帝激動不已,「五皇叔,朕不行,朕害怕。」
李珣:「你能行!你是一國之君,是大陳的脊樑,只要你能守住後方,陳國百姓便能安定。」
「五皇叔……」
「陛下要相信自己,你莫要讓你父親失望。」
「朕不行,朕軟弱無能,肩負不起五皇叔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