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人買了肉菜想要做又不會,便可以在粗製區域請廚子簡單製作,然後大廚還會教對方做菜的方法便於回家處理,這個地方竟然是每日排隊最長的。
梅花村的菜市場一炮而紅,許多菜販想要加入進來,梅映禾照單全收,按照標準抽成和收管理費,一切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幾個月後,可觀的收益被放在了御案之上,趙懷風的眼睛亮了又亮,當即嘉獎了文明修和許且。
許且很是得意,「臣不敢居功,此事陛下還需嘉獎一人。」
第63章 這樣挺好「張嘴。」
戶部官署食堂出名了。
自打梅映禾接手,里里外外重新翻修,就像做了一個新店一樣,有雅間,有小座,有菜單還可以打包,除了沒有酒水。
廚師都是正兒八經大酒樓的大廚,梅映禾挑了金玉滿堂幾位做得最好的大師傅過來,剩下的人被分到了好吃食鋪和雲來酒樓里幹活。
菜色更是沒的說,除了味道太沖難以克化的食物沒有,其他的應有盡有,想吃什麼可以點,還能提前預訂菜餚,講究的就是一個美味可口。
至於費用嘛,梅映禾打聽得很清楚,官署的餐食是給官員們的福利,有一定的預算,而且預算是按照人頭來算的,只要不超過預算便是可以的,況且人來得越多每個月的收入也自然更多。
因戶部官署的餐食實在好吃,一時間竟一傳十十傳百在官員中間出了名,大家都紛紛來嘗一嘗,一嘗便再難吃旁的了,如此人越來越多,每日都排上了長隊。
還有人呼朋喚友特意過來品嘗,聽到友人驚嘆地讚賞,「早知道讀書做官能日日吃到這樣的飯食,當年我必拼死也要參加科考的。」
滿眼的羨慕讓帶來的小官人十分有優越感,與有榮焉道:「為著這可口的食物,便也能包容不少平日的煩悶和委屈。」
梅映禾在一旁點頭,是這個道理沒錯,都是牛馬人,若能每日得了食堂對於五臟六腑最大的慰藉,也能叫人在生不如死的工作中得以安慰和解脫的。
菜品實在太受歡迎,有人竟拿自家食盒裝了飯菜就走,遇到同僚問起便毫無羞澀且十分驕傲道:「我家娘子愛吃這裡的菜,這便帶回去與她一起享用。」
說完還不忘沖梅映禾一禮,「我家娘子這幾日做了醃菜,囑咐我曬好了要帶給小娘子嘗一嘗呢。」
真是驚喜,梅映禾也不推辭趕緊道謝。
如此一個多月之後,消息便傳到了趙懷風的耳朵里,冬去春來,皇帝陛下的咳疾也好轉了,每日吃的苦藥少了人自然也有胃口了,每日聽著大臣們聊到那戶部官署的飯菜十分好奇,這便讓李公公悄悄打了一份回來,三四個食盒打開,大約十幾道菜,分量都不多卻看著就十分誘人。
甚對胃口,那一餐飯趙懷風吃了兩碗米飯,李公公喜極而泣,「陛下多久沒有這樣吃過飯食了。」
因是偷偷打回來的飯菜,趙懷風也不好明著賞賜,如此便只能等待。
等什麼,自然是等帳目報上來的時候才能名正言順地獎賞。
這才有了文明修和許且被嘉獎的機會,但是二人都不居功,許且道:「此事乃晉王殿下一力促成,花小錢辦大事,且是一件實事。」
趙懷風竟不知道其中還有這樣的插曲,感慨道:「雲策變了,許愛卿可有發覺,朕總覺得他開朗樂觀了許多,對待朝中之事也不似從前那般漠不關心,竟然還能想得如此體貼,要知道這是在為朕安撫人心,朕得厚賞。」
放在御案之上那厚厚一沓戶部官署的花銷和收入,讓趙懷風看了又看,各署衙開銷每月有固定的支出,左右差不了多少,至於收入嘛,那便是沒有的。
本來嘛,衙門是辦差之地,只進不出的開銷說是各署衙自行承擔,其實還是靠宮中撥款。
可是這幾個月,戶部署衙的開銷的確比之前大了不少,但是沒有超過標準,關鍵是竟還有收入進項,左右一加一減竟比原先的支出還要少了許多。
為何會有收入,趙懷風仔細看帳目才發現竟是賣包子饅頭和醬菜、小食的收入。
堂堂戶部署衙門,如何能成了做買賣的地方。
可是李公公說:「老奴已經打聽過了,實在是因為那裡的飯菜好吃出名,因不對外開放尋常百姓人家吃不到,於是便做了這簡單易攜帶的包子小菜,本想著不為賺銀子只叫老百姓也嘗嘗味道,賣的價格十分便宜,街面上的包子賣一文錢四個,戶部的大包子又大陷又多才賣一文錢八個,真真只是個本錢。本意是好的,可是這樣一來反而買的人更多,那掌事的便只能漲了價,按照市場價收,即便如此還是每日賣不過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