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誠道:「保稅區確定落戶濱海,意義非常重大,因此而帶來的長期利益是不可估量的,濱海必將成為北港發展最快的一環,同樣,濱海的發展也會帶動北港的發展。」
宮還山道:「保稅區可能會為濱海撤縣改市奠定基礎,濱海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嵐山?」
項誠沒說話,心中卻已經明白,濱海撤縣改市已經成為定局,張揚來到濱海之後,正在朝著他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前進著,自己控制不了他,給他更大的自由空間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程潤生教授也聽說了濱海發現土山漢墓的事情,他專門從京城打來了電話,過幾天會來濱海實地看看。
張揚在文物保護方面一直都很重視,特地把縣文物局局長趙子文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了解情況。
趙子文將這兩天漢墓的維護情況簡略地向張揚做了一個匯報,他笑道:「墓道很深,根據我們之前對漢墓結構的了解,應該有三道門,大雨只是把第一道門給沖開了,老百姓衝進去的也是這道門,裡面的殉葬品和文物相對較少,經過這兩天的思想動員工作,當天參與哄搶文物的百姓大都將手頭的東西上繳,現在我們已經將墓室的入口進行加固,公安機關也派人專門值守,不過我們縣裡的挖掘水平有限,正在聯繫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總局,這周專家就會到來,至於墓室是不是進行考古挖掘還是等專家來到後,聽聽他們的意見再說。」
張揚點了點頭道:「你們文物局的同志辛苦了。」
趙子文道:「我們不辛苦,考察文物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濱海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沒有重大的考古發現,如果土山真的是一個大墓葬,規模一定不會小。」
張揚微笑道:「挖掘考古要放在其次,保護要放在第一位,如果不具備考古條件,寧願將這座漢墓保護起來,也不能因為技術的原因而損壞這些歷史遺產。」
趙子文道:「張書記您說到我心裡去了。」
此時傅長征打電話進來,卻是有記者想要採訪他。
張揚道:「我不是說過了嗎?最近不接受記者採訪。」
傅長征道:「張書記,您不知道自己又上報紙頭條了?」
張揚微微一怔:「什麼意思?」
傅長征道:「今天北港日報頭版上有您的照片。」
張揚皺了皺眉頭,他還沒顧的上看,從桌上找出今天的北港日報。趙子文看到張揚有事,趕緊起身告辭了。
張揚起身相送,等趙子文離去之後,他的目光方才落在報紙上,果然,報紙頭版上印著的那張照片可不正是自己嗎?張大官人仔細看了看,照片拍得還算清晰,正是自己那天在濟民橋救人的情景。他當時只顧著救人,並沒有留意到自己救人的舉動會被人拍下來。望著自己救人的的那張照片,張大官人的唇角不僅露出一絲苦笑。他救人可不是為了出風頭,剛來濱海那會兒,他從塔吊上救下了李明芳母子,也因為那件事成為北港乃至整個平海的風雲人物,甚至被央視新聞報導。把他塑造成為一個新時代的英雄,不過當時是因為武意剛巧就在現場,上次的事情和她的極力推波助瀾也有相當的關係。
這次涉水救人,當時雨下得這麼大,可沒想到終究還是被記者的鏡頭給捕捉到了,難怪都說防火防盜防記者,儘管這樣,還是防不勝防。
張大官人望著報紙上的照片,心說這下又要出名了,不知有多少人會說自己藉機出風頭,市領導們該不會又把自己弄過去做先進事跡報告會吧?張大官人越想越頭疼,像他這種焦點人物,想低調都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