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2 / 2)

如果下次見面,你親我的時候可以輕一點嗎?

輕一點吧,易純,不要這麼用力。

這就是易純在廣州發生的故事,戛然而止,博主並沒有繼續寫下去。

我偶然間在某個社交軟體上讀到這個故事,當時期末周壓力太大,瘋狂看小說和電視劇,在衝浪的過程中被主頁上的一條轉發吸引注意,後來便一直追讀。

博主會定期在周二晚上六點發布,且從未透露個人信息,但我通過文字筆觸,猜測她是一名女性。

後來她在某次發布之後回答讀者的疑問,說她只是代發,請求大家不要過度關注作者的生活。

我一直想知道故事的結局,但是博主如同人間蒸發,再後來我發現她的頭像變成灰色,顯示用戶不存在。

因為閱讀這個故事的人並不多,所以在她註銷帳號以後,這個故事也像蒸發了一樣。

只是它一直留在我心裡,我偶爾想起這個故事,仍然為這個沒有結局的故事感到難過。

有時候我會懷疑是不是記憶出了問題,這個故事難道是我幻想出來的嗎?

2024年夏天,我因旅行在廣州逗留半天,無事可做時找到一家書店,打算待至晚上便回車站。

《庸俗夏日》這本書是我在書架上隨機拿的,因為它濃郁的綠意實在好看,在看到熟悉的文字時激動得幾乎要尖叫出來。

它擺在新書首發的推薦上,與它同時發行的還有幾本書。因為另外幾本書面前圍了很多人,我沒有擠進去。

可能因為這本書題材不出眾,也可能寫這本書的人並非大陸作家,因此得到的關注並不多。

我翻開作者簡介,發現她的常住地在香港,且目前是某家上市公司的法律顧問,職業與文字關係不大。

我在高鐵上用兩個多小時讀完這本書,轉頭彷佛能看到車窗外有一棵綠油油的梧桐樹。

被什麼驅使,我迅速翻到前面的序言部分(因為我看書不喜歡讀序,會直接跳到正文),作者序言是這樣寫的:

「很早之前有人約我寫一則關於青春期的故事,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受重視,且自殺率越來越低齡化,讓我寫點什麼健康讀物。

當初跟編輯坐在咖啡館裡聊這件事的時候,我跟她說,我沒多少寫作天賦,學生時代也很無聊。

她便問我在學生時期有沒有很難忘的人,或者對我影響很大的人。

我想到了易純,但是我跟她只做了半年同桌,後來我轉學離開廣州,甚至都沒有跟她告別。

我幼時生病,經常跑醫院,對很多事情很敏感,情緒失控在我身上很常見,很矛盾的是,我又對世界上很多事情「晚熟」,很難理解人類之間的情感。

但是我很喜歡易純,她經常在我桌子上放一根橘子味的棒棒糖,我喜歡糖,喜歡一切帶有甜味的東西。

在我心裡,她是我的好朋友,但我時常讀不懂她眼裡的哀。

她身上是有故事的,很神秘,在我泛善可陳的中學時代,我只記得她。

很多年後,我跟她在美國一家賣甜甜圈的店鋪里重逢,分明已經那麼多年沒見,但我依然一眼認出來她。

我很幸運能重新撿起這段友情。

編輯說動了我,我把這件事講給易純,她笑著說可以,這個故事我前前後後準備了大半年,往易純家裡跑了很多趟,琢磨該怎麼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但是我學識一般,功底較淺,也不太會寫書。

編輯告訴我只要寫出來就好,於是我便在某年夏天,落筆寫下「庸俗夏日」這四個字。

完稿那一天,易純讀了一遍,問我這算什麼健康讀物?青少年能看嗎?

我沒想這麼多,寫完之後才發現離題太多。

實際上這本書的確波折頗多,這本書寫完之後,起初先在社交平台上連載,但是讀它的人實在少,所以後來只在港台發行,且銷量慘澹,之後因為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推薦了這本書,引起一波關注,再後來便有大陸的出版商聯繫我。

儘管我至今仍然不知道做推薦的那個人是誰,不過據易純所說,她曾經與他有過一面之緣,只是我不認得他,生活中也很社恐,所以一直沒能見到他。=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暗戀雨至 梨歡記 掌命女 舊時雪 見不得光的 反射弧長點怎麼了 年級第一是我的 他與胃[種田] 黑粉上位手冊[娛樂圈] 嫁給霸總老攻後爽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