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耀信了,如果吃多了,就不是跑一趟茅廁的問題了。
「然後呢?到底為什麼會跟楊家的人牽扯到一處了?」
快說重點!想要吃瓜的沈玉耀表示她很急。
「唉,誰知道就那麼巧,我前腳剛走,後腳楊棟就倒下了,而且他離我的位置還很近。」
天知道她回去的時候,被楊可卿的侍女攔住,請到客房後聽楊可卿說她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要在兄長倒下的時候走,一定是有陰謀的時候,有多無語。
什麼叫憑空落下一口鍋砸她頭上啊!
所以石采文沒看到太子比皇帝更「謹慎」那一幕,更沒有看上後面的大戲。
沈玉耀真情實感的嘆了口氣,為石采文錯過大戲而惋惜,石采文誤以為她在同情自己突然頂鍋的遭遇,感動的不得了。
「公主,還是您慧眼識珠,不像那楊可卿一樣,出了壞事就知道懷疑我。」石采文委屈巴巴的握住沈玉耀的手。
沈玉耀不太懂這段話的邏輯,但這個時候,只需要微笑就好了。
「後來呢?最後為什麼會聚集那麼多人?」
沈玉耀比較想知道,石採薇過去是不是想看看自己動手後的結果。
「楊可卿冤枉我,我不能任由她潑髒水,但是我答應了阿姊,不能隨便動手,更不能惹事,所以我讓侍女去請她過來,幫我吵架。」
「啊?你讓你姐過去,幫你吵架?」
「不不不!是據理力爭,分析事實,反正就是要還我清白。」
那一刻,石采文比竇娥還冤。
不過石採薇沒能找到真相,還妹妹清白,以至於後來,客房聚集了一堆人,直到沈玉耀過去,才算給這件事一個結局。
「太奇怪了,那位楊小姐不像是會胡亂冤枉人的性子,她怎麼就認定是你做的呢?當時離席者肯定不止你一個,但她只懷疑你,而且聽她之前說的話,她似乎一直讓你好好查查身邊的人。」
沈玉耀被勾起好奇心,到底是誰下的毒啊?
等晚上一定要問問於三!
「不知道她發什麼瘋,楊棟給楊家丟了大臉,讓他妹妹在京城都抬不起頭來,不知道受了多少人的冷嘲熱諷,或許是他自知罪孽深重。」
石采文很討厭楊棟,說起來就一副他還不如真的死了的模樣。
「你說楊可卿被人嘲諷,因為她哥哥的事?」沈玉耀沒明白這其中有什麼關係。
楊棟是楊棟,楊可卿是楊可卿,怎麼能因為楊棟的事情去懲罰楊可卿?
沈玉耀聰明,能輕易看透人心,但是她對這個世界的潛規則還是不夠了解。
本朝女子較為自由,不像前朝,被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可是封建王朝本質上是以宗族為主的社會,楊棟是楊家繼承人,而楊可卿是他的親妹妹,他們同為一族。
楊棟名聲不好,自然就會影響到楊可卿。這種牽連,就像沈清瑾一直覺得沈玉耀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就應該和他站在統一戰線一樣,帶著一股令人厭煩的理直氣壯。
「對,就是因為此事!楊家高不可攀,不知道有多少男子,想要將楊家女拉下來,貶入塵埃,好讓他們得利。日後若公主招駙馬,必要選個光明磊落之人,絕對不要選徒有皮囊卻兩面三刀者。公主還記得丁原嗎?就是新科狀元。」
沈玉耀想起來了,就是那個移情別戀,美名其曰楊可卿才是他真愛的丁原。
被石采文按地上打過一頓,還不敢吭聲的狀元。
「他竟又私下來聯繫我堂妹,還備了一份禮上門,說什麼此前年少不經事,做錯了事,而今後悔了,想當面與我堂妹道歉。他那是要道歉嗎?分明是看楊可卿沒他想像中好,覺得我堂妹也不錯。」
石采文將丁原是看的明明白白,或者說,她是看透了那些個花言巧語的男人在想什麼。
沈玉耀也覺得離譜,這個丁原也太過自命不凡,他以為自己是什麼遭人搶的香餑餑!
一家女百家求,石家有石炳生在,日後不說一步登天,好歹能保一族太平順遂,當石家的女婿,註定會官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