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他受到的最大挫折來自期盼良多的生母,又是小孩子,說話沒分寸……不能說他沒錯,只能說可以理解。
而太后,耿舒寧聽著,感覺她比胤禛還像被人慣壞的小孩子。
這也不難理解,太后是康熙唯一一個不是秀女的妃子。
十五入宮,十八生子封貴人,二十歲封嬪,二十二封妃,晉位速度在康熙朝已經算是坐火箭了,可謂風頭無兩。
入宮前作為滿族姑奶奶,家裡寵著,雖因包衣身份小選入宮,但烏雅家在內務府勢力不俗,也受不了什麼委屈。
等得了康熙的寵愛,加之自己心計和某些時候情商都還算在線,更加不會受什麼委屈。
這樣溫室里嬌慣出來的女子,以自我為中心再正常不過,一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好似誰都對不起她。
*
胤禛犯了錯,即便被德妃再三拒絕撫養,也還是得忍下所有的委屈恭敬對待生母。
即便烏雅氏一而再再而三傷害他,他也得粉飾太平,否則就是不孝。
而太后又為胤禛做了什麼?
她身為答應,按大清變態的宮規,本來就撫養不了自己的兒子,是她自己選擇走門路進了承乾宮。
即便不是孝懿皇后撫養胤禛,也不會是她。
她因為兒子不肯幫她做承乾宮眼線,對兒子堪比對待仇人。
哪怕在胤禛登基後,面子情也寥寥無幾,以允禵為雨晴表,好賴全由她。
問題允禵都還沒覺得自己委屈呢,她到底是心疼小兒子,還是藉此來發泄自己對胤禛的不滿?
耿舒寧問胤禛:「她對烏拉那拉氏和齊妃也是如此嗎?」
她突然記起,有些野史傳說,德妃給自己的兒子挑選的都是漢軍旗,就是表達對兒子的不滿。
對待滿八旗的四福晉也是諸多刻薄,才會讓四福晉鬱結於心,早早薨逝。
胤禛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沒說話,答案可想而知。
蘇培盛輕手輕腳進來點上了燈燭,欲言又止看了眼這邊,見耿舒寧擺擺手,才輕嘆口氣又出去守著。
從小就在胤禛身邊伺候的蘇培盛,也清楚自家主子心裡有多苦。
胤禛再開口,聲音嘶啞得不像話:「是朕做錯了事……」=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