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驍收回他們手中的土地和人口,扶持自己的人去管理。
姜從珚制定了新的規章制度,對這些部族新上任的人員進行正式的官職任命,軍、政分離,相互制衡,再不能一家獨大。
他們的土地不再是部族私有,他們只擁有使用權,所有權卻是拓跋驍的,他想收回就收回,想派誰去管理就派誰去管理。
拓跋驍的人擔任了大部分武職,她便派自己人任文職,管理土地、人口、稅收、商貿、手工業等事。
土默川的情況步入正軌,姜從珚便將若瀾提拔上來,總領下面各部的政事,涼州來的人,學識才能不錯,但許多人不通鮮卑語,不了解鮮卑的情況,還需歷練一兩年,暫時安排了些不大不小的職位。
張錚也升官了,從副將正式升任成將軍,以後再出征能有自己的兵馬了,何舟升任成姜從珚的親衛營營長,兼王庭巡衛的指揮使。
先前拓跋驍調了幾百親衛給姜從珚,經歷過這次叛亂的事情後,他覺得幾百人太少了護不住她,想把所有親衛都給她,姜從珚拒絕了,他的親衛也不多,不到兩千,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是要跟他一起上戰場的,都給她的話他怎麼辦?
她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從別處招些人手訓練擴編,男人一開始不太願意,但最終被她說服了。
叛亂雖驚險,還折損了鮮卑幾萬人口,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鮮卑勢力大洗牌,加強了拓跋驍對鮮卑的掌控,原本的部族制度正在被打破,逐步邁向大一統的步調,族中再沒有力量能反抗他。
漢化改革的基石已經鋪好,接下來的路將會前所未有地通暢。
身體漸漸恢復後,姜從珚一邊忙著後續的事,一邊也沒放棄追查那支射向拓跋驍的暗箭。
「女郎,找到可疑的人了,但我們發現那人時他已經死了。」張錚來報。
「死了?」
「是,我們翻查了那人的情況,在他身上找到了個匈奴人的標誌,會不會是匈奴奸細?」
匈奴奸細?不是沒這個可能,但她總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第143章 拓跋勿希有些怔住了。……
可地延尋死了, 但姜從珚並沒有放心的感覺。
回想之前發生的事情,暗中仿佛有隻無形的手在操控這一切。
最開始是去年大雪後那場針對她和拓跋驍的流言,事後她派人監視著阿六敦,沒多久他卻自己服毒自殺了。
當時可地延尋已經暴露對她鑄金人動手腳的事, 卻一直不肯承認他指使阿六敦捏造星象, 所以, 一定還有另一個人在暗中窺伺。
但這人實在太謹慎了, 從頭到尾都沒暴露過。
而這次鮮卑內亂, 最開始要追溯到慕容部的反叛。
慕容部叛亂的時機抓得太好了, 那時鮮卑與柔然還有匈奴的局勢未穩,拓跋驍大概率不會親自去平叛。
叱干拔列性格雖傲慢,平日裡總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他是有真本事的,跟著拓跋驍征戰數年作戰經驗豐富, 怎麼會輕易中計被困?
確實, 戰況瞬息萬變,沒有哪個名將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敗,但這確實值得細究。
這是第二個疑點。等叱干拔列回來後她再去細問。
第三點便是那道冷箭。
如果真是匈奴奸細,他怎會在身上留下這麼明顯的標識?他不怕平日裡不小心露出破綻暴露自己嗎?他不應該儘量留下別的「證據」把水攪渾嗎?姜從珚不相信匈奴發展至今裡面全是蠢人。
基於這三個疑點,她敢肯定鮮卑內部還藏著一個人,這個人的能量還不小, 才能在暗中搞出這麼多事情。
按照最後得利者理論來分析的話, 拓跋驍出事,得到好處最大的是拓跋勿希, 而他確實有理由對付拓跋驍。
但拓跋勿希性格傲慢,從來不屑於搞小動作,更沒有搞陰謀的腦子。姜從珚直覺不是他。
她將鮮卑有頭有臉的人都在紙上寫出來, 一一琢磨,目光在其中三個字上頓了下——拓跋懷。=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