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2 / 2)

在省試後,不僅是那些榜上有名的人,就是汴京也染上喜氣盈盈的熱鬧,似乎人人都想沾沾喜氣與文氣。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叫賣廣寒糕的攤子,就連筆墨都比平日要貴。

而一些正店腳店,為了湊上這回的熱鬧也是花樣百出,有推出什麼狀元酒的,也有凡是今科中第者,只要留下筆墨題字,便可免了酒錢飯錢的,甚至有讓人提前在牆上留下墨寶,若是來日中第,前來酒樓就能免費吃喝三日等等。商人們做起生意來,那叫一個精明。

正因此,整個汴京好不熱鬧。

這份熱鬧,在殿試之時,迎來了巔峰。

宋朝人人皆簪花,不論男女,不論老幼,而殿試之後,在朝臣們俱在的聞喜宴上,進士們和諸科及第者都會得到皇帝的賜花,朝臣們同樣要簪花入宴。

等到聞喜宴結束,進士們會騎馬在汴京的主街上遊行,朝臣們也是,他們都必須戴著賜花回到府里才能摘下。

倘若提前摘下,或者讓僕人戴了,哪怕是僕人捧著,都會遭到御史的彈劾。

而每兩年或三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最好賣花的時候。故而,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提籃的賣花女。等到進士們遊街的時候,就連被抱在懷裡的孩童,也會被父母簪上花,然後指著意氣風發的進士們,說往後你也要讀書中第,也騎著高頭大馬,頭戴官家賜花遊街,光耀門楣。

一般聞喜宴到了下午便會結束,想看熱鬧的百姓們,早早在御街兩側占位置,免得之後人擠人,便什麼也瞧不見了。

他們主要是想看看今科狀元郎,還有探花,文曲星是生得什麼模樣,而探花郎又該是何等俊朗。

有一年的探花郎就極其俊美,老一輩說,那麼多進士,他在裡頭當真是鶴立雞群,帽邊艷麗的象生花都被壓去顏色。許多人講起來的時候,眼裡都放著光,目露懷念。

可惜,那位探花郎後來似乎就沒了蹤跡。

誰知道呢,興許是外放的路上病死了,又或是遭到貶謫,回了鄉野。

若是能在汴京做官,又豈會無人知曉。

唉,不論男女,若有哪處好得勝於常人太多,過了凡人的界限,怕是連上天都要嫉妒,早早收回性命。

有些年紀大點的人,觸景生情,生出了感慨。

而他們身邊的人,則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新的狀元郎與探花郎。

新舊交替,舊人自然被遺忘,正如褪色的象生花,無人會問津,縱然曾經再好的顏色,也是如此。

而被許多人談論的狀元郎,聽聞他是同平章事魏相公的兒子,一門兩進士,家風定是極好,那位狀元郎想必前途無量。至於今次的探花郎,卻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實在叫人訝然,真真是後生可畏。

往年的探花郎可都是弱冠前後的年紀,樣貌也要出眾。

正說著呢,忽然看見有內侍捧著聖旨出來,往年也沒這先例啊,汴京百姓議論紛紛,都在揣測。

有個別消息靈通的,這時候就憋不住了,開始得意洋洋的和左右的人透露。

「哈哈,什麼加封。是官家下旨賜婚!」

「賜婚?莫不是有朝臣看中了那位年輕進士,請旨賜婚?」

這也有可能,只是哪有這般猴急的,那些身居高位的宰輔們不都是回去以後把人喊進府里,恩威並施,最後叫人感恩戴德地迎娶麼?

真是稀奇。

卻沒成想,那好事者搖了搖頭,搖頭晃腦,好不得意,任由人家猜測半晌才繼續開口。

「要我說,今科的狀元郎當真是位君子,那不但是才高八斗,便是人品也是白玉無暇,重諾守信。」

「何意?這時候還賣什麼關子,便告訴我等吧,說得雲裡霧裡,誰猜得出來!」

眼見周遭人都急切得不行,抓心撓肝地想知道,那好事者這才悉數說出。

「那狀元郎在聞喜宴上當眾請求官家賜婚,說是他有一門自幼定下的親事,兩家分別兩地十多年,近來那戶人家才搬遷至汴京,因此遲遲未能完婚,未免外人非議,想請官家賜婚,全一份體面。

「官家就好奇啊,因著狀元郎的父親乃是當朝的同平章事,他既然有婚約,怎麼汴京無人有所聞?狀元郎就把定親的那戶人家底細說了清楚,原來那家小娘子的父親仕途不順,歸隱鄉野,誰料後來就病逝了。兩家也正是因此,斷了聯繫,汴京之人自然不知道這樁舊約。=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9_b/bjZLW.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醉可飲 惡毒女配的狗腿子 暴躁佛修她竟是魔頭 逃妾 請勿在無限世界養邪神 她是S級哨兵們的白月光聖女 穿書讓我拆CP 我靠寫鬼故事爆紅全星際 師父每天求我別破境了 再抓,絕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