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趙王府,那個漂亮的不似人間煙火的小太監,便深得蕭瑾瑜喜愛。
只沒想到,他膽子大到如此地步。
在皇帝的後宮塞人,誣陷皇后,想扶持自己的人上位。
真相大白後,權思被處死。
太子與母親感情深厚,從此恨毒了閹人。
我很惶恐。
將來太子登位,周彥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
那日回府之後,我沖周彥發了好大的脾氣,砸了一個花瓶。
一來是怨他與皇帝合謀哄騙了我,二來是實在心慌得厲害,無力排解。
周彥任由我發火,最後可憐兮兮地看著我:「夫人,皇上未必是不想殺我的,他只是不能殺罷了。」
我揪著他的胳膊,生氣地看著他:「周彥,你還有多少事瞞著我?」
他笑了,眸光變得極其溫柔:「很多,但是一件都不能說。」
我氣結,推了他一把,起身離開。
他從背後抱住我,輕聲地哄道:「別生氣,儉儉,我得為我們的將來打算。」
我就知道,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無力地垂下眼眸,我心裡堵得厲害,悶聲道:「周彥,你要記得,這天下是蕭家的天下,將來無論是不是太子登基,大概率都不會容得下你。」
他「嗯」了一聲:「你怕嗎?」
「不怕。」
我回頭看他,目光清明:「跟你在一起,我什麼都不怕。
「但是周彥,你要明白,海晏河清來之不易,大寧經不起再一次的四王之亂了,每一次皇權紛爭,死傷在朝堂,受苦的卻都是平民百姓。」
「夫人,我懂的。」
周彥眸光沉沉,想說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最終只是摸了摸我的臉:「這些都不是夫人該操心的事,放心,我有分寸的。」
昌武八年,我已是三十一歲的婦人。
對鏡梳妝,那女子眉目如此熟悉又陌生。
人人都說我生了副菩薩心腸,也長了副菩薩的臉。
都是假的,若真的有菩薩,我乞求她指條明路。
昌武十一年,皇帝壽辰。
宮宴開始前,內官突然喚我面聖。
太極殿內,蕭瑾瑜一身明晃晃的龍袍,掩不住面上倦色。
人至中年,終究是無可避免地由盛轉衰。
他已經四十三了。
在位十載,朝無廢事,廢除苛政,整頓吏治和財政,稱得上是位明君。
當皇帝是件勞心費力的事,尤其是當一位明君。
慧極易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勉強合適。
三公子蕭瑾瑜,一生心機深沉,機關算盡,性情涼薄。
到了這等年紀,突然對已逝的陶皇后深情了起來。
內官記載,帝念及孝存皇后,數次悲慟,淚流不止,日漸憔悴。
感情的事真是奇怪,陶皇后沒了九年了,蕭瑾瑜突然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
少年夫妻,卻沒有等來老年之伴。
自此之後,蕭瑾瑜再力不從心,後宮如同虛設。
他喚我過來為他梳發。
這倒也不奇怪,他還記得陶氏最喜歡我為她梳頭髮。
陶氏曾說:「春華的手又輕又軟,梳頭時的手法跟她打絡子似的,真是靈巧。」
我為皇帝梳著頭髮,不經意看到他藏於發間的幾根白髮,心驚了下。
蕭瑾瑜渾然不覺,他已經不在意這些了,絮絮叨叨,跟我說的都是閒話家常——
「秦儉,你還記得晚晴那頭長髮嗎?青絲如柳,真真是生得極好。
「晚晴的左眼瞼下,有一顆褐色小痣,她說有此痣者,今生多淚,後來她哭的時候果然像滂沱的雨。
「她初入王府,天真爛漫,率真如孩童,朕一心盼著與她成親,猶記新婚那日,朕說過,以後必定不會讓她多淚,朕喜歡看她笑。
「後來,朕應是讓她傷心透了,她才會一言不發懸樑自盡,朕悔之晚矣。
「朕這一生,結髮之妻只她一人,只是不知將來見了面,她還肯不肯對我笑……」
我從不知蕭瑾瑜這樣的人,何時變得如此脆弱,那一刻他如垂暮之人,拉過我的手,將頭靠在我的胳膊上,痛哭流涕。
我很久不曾想起陶氏,她字字清醒的話語仿佛又浮現耳邊——
雁過無痕,把心收回來,永遠不要去愛他。
可是即便把心收回來,她還是心死了。
人都已經不在了,皇帝的深情又能給誰看呢?
第14章
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種預感周彥也有。
皇帝壽誕不久,宮內又發生了件事。
道是太子殿下不知因何時與皇上起了爭執,皇上一怒之下,氣得吐了血。
太醫診脈過後,說他是鬱結於心,氣血虧虛。
太子在床邊守了兩日,待他醒來,父子倆又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