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蹙了蹙眉, 努力回憶了一下:「應該是多了些味道,吃起來有點賊。」
好容易抓住了陳苒,唐肅趕緊請教, 他大致把包子的餡料流程說了一遍:「煸的時候是先下肉丁,然後雞丁, 最後才是筍丁。等到煸炒上色之後,再加雞湯燴制,應該沒問題吧?」
陳苒還是第一次做這三丁包, 不過,這不妨她聽出這菜譜的問題。
「你說這包子多了點味道,味道發賊,那就應該是加雞湯的關係了。」
許老怪在教陳苒淮揚菜的時候,可不是一味只教了基本功和菜譜的。
淮揚菜既然號稱是「文人菜」,那麼其中的源遠流長,各種菜譜的關竅,就要說清楚。
有了來龍去脈,再去尋找味道的源頭,就很容易了。
唐肅忍不住說道:「我特地找的菜譜裡面都說是加雞湯。再早一點的食譜里也都是加雞湯,這點應該沒錯吧?」
「當年的三丁包子加雞湯沒錯,但是咱們這餡料加雞湯,就錯了。」
杜召虎在一邊有點疑惑:「可是小師姑,當初師父也說過這個菜譜是加雞湯啊。」
確實,加雞湯不對這一步不是許老怪傳授的,而是陳苒自己領悟出來的。
如今,她的廚藝、她的基本功,足夠支撐著她去探尋一些菜譜的真偽了。
「三丁包子最開始的源流,你們知道吧?」
杜召虎點點頭,他畢竟是淮揚一脈的傳人,對這揚州第一包還是很熟悉的。
「三丁包子算是我國面點界的一大創舉,開熟制餡料之先河,是當年的富春茶社首創。自打這三丁包面世之後,就供不應求。」
陳苒點點頭。
「是這樣的,但是為什麼富春茶社別的包子都是生餡料,到了三丁包子這就變成熟制餡料了呢?」
這一點,陳苒也想過一段時間。後來,終於從許老怪給她的一堆明清筆記中的一段話,找出了原因。
富春茶社的另一大名點,是雞湯麵!
「富春茶社的雞湯麵十分有名,在當年就顧客盈門,可以推斷出,每天都必然要吊大量的雞湯出來。」
陳苒又看了一眼麵團的狀態,一絲不苟地洗乾淨手,準備開始炒制餡料。
「那麼吊大量的雞湯,這些用來吊雞湯的雞怎麼處理呢?」
周廚師在一邊也聽懂了,她恍然大悟道:「用來做包子餡兒了!」
陳苒點點頭:「因為這雞是吊過雞湯的,是已經熟得透透了的,所以其他兩樣餡料原料也得一起做熟,口感才能配得上。」
「這也是為什麼,原菜譜的餡料中要加雞湯。因為吊過雞湯的雞肉,多多少少還是缺了點味道。」
「可是我們現在剁的這餡料,是沒有拿來掉過湯的上好雞腿肉。這時候再加雞湯,雞味就未免過了,也就是唐師傅說的『賊』。」
陳苒已經開始煸制三丁餡了!
杜召虎恍然大悟,忍不住說:「師姑,怪不得師父選了你傳承。」
那些書,師父也拿過給他。但是他這人一看書就頭痛,從來沒有仔細看過。
「杜師傅,那些書我都看完了,回頭拿給你慢慢看。」
陳苒沒有沉湎在大家的誇讚里,熱鍋冷油,立刻把肉丁一股腦傾入鍋中煸炒!
這肉丁偏肥,這一步一定要炒透,儘可能讓肥油多煸出來一些,之後的包子才能肥而不膩。
等到鍋中明顯多了不少油的時候,這個時候,才能把雞肉丁倒進去繼續煸炒。
香味已經出來了!
這股豬油和雞肉混合的香味,讓一大早爬起來做飯的廚子們也忍不住口舌生津。這個時候,再把新鮮的筍丁傾倒進去。
一股清香味,又加入了這股肉香味!
三樣丁都被煸炒得緊縮,這個時候才能開始加調味。陳苒熟練地調味,最後又加了兩大勺醬油,看著餡料變成勾人食慾的顏色,這才加了半勺蝦子,又補了四勺高湯,開始燴制。
燴制餡料的訣竅就是湯汁要少,火候要大,人必須一直攪動著才行。
眼看著湯汁越發濃稠,三丁餡也開始透出膠質,整體開始有些黏糊狀態,那香味愈發勾人。
「好了,盛出來吧。用那邊的大鐵盤盛,讓餡料儘可能放涼再包,不然會影響包子皮的發酵,最終坍軟。」
陳苒放下勺子,看著杜召虎過去一板一眼地盛餡料,自己擦了擦汗,又去看麵團。
麵團差不多,加鹼水揉透,陳苒開始包包子。
淮揚菜白案的功夫深,她沒學過,只能憑著許老怪的說法,再加上自己從卷餅菜譜處得來的一點白案功底勉強模仿。=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