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二年就這樣走向尾聲。
和元年相比,這一年並無大災大難,米價物價也並不高昂。
當今皇帝行休養生息之道,輕賦稅、薄徭役、減刑法。年底和北燕的交戰也取得了勝利,可謂是萬事興。
南楚的百姓都相信著,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他們會從前朝的陰霾中走出來,迎接光明的未來。
在這年的最後幾天,原郢州刺史郭遐因罔顧軍令、援兵不力,罰俸一年,又遷右軍護軍。此前的四軍將軍,大都是高門大戶的世家子弟,比如柳融的父親柳狄,郭遐就這樣成了唯一的例外。
而郢州刺史這個職位,到頭來還是給了原武昌太守程莫。謝宜瑤知道以後,第一時間寫信祝賀,並提醒程莫不可居功自傲,小心才能使得萬年船。
一切都在謝宜瑤的計劃當中。
但萬事順遂,卻反而讓謝宜瑤感到不安,仿佛前路還有未知的敵人,正在等待著她。
第32章 忠孝仁義(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
咸寧三年, 清明剛過,天氣回暖,正是拾翠踏青的好時節。
暮春之初, 義陽城北的燕軍終於徹底退兵, 而在江淮下游附近駐紮的燕軍也都開始北撤, 南楚邊境的威脅終於暫時解除。
朝中有人提議乘勝追擊,一舉收復南陽等失地的,都被反對聲淹沒。
謝況最終選擇了偃武修文,繼續休養生息的道路。
如今境內稱得上是時和歲稔,一貫節儉的謝況在上巳節這天, 難得於宮中宴請群臣。
長公主謝鈺和貴嬪司硯亦在樂游苑內設宴, 也算是應和了民間的上巳習俗,到時候不僅會有王妃公主出席,還有許多官宦人家的女眷也被邀請了。
樂游苑位處城北, 依覆舟山而建,又可遠眺玄武湖景, 別有天然風貌,故而數朝帝王都曾在此設宴, 謝況偶爾也會在這裡遊樂。
三月三一早, 京城中就有無數馬車轎輦向樂游苑駛去。
難得有場合能讓妃主和官宦女眷齊聚一堂,謝宜瑤當然不會缺席, 還順勢捎上了沈蘊芳。
沈蘊芳是吳興沈氏旁支中的旁支, 祖父雖然有官職在身, 但是品秩不高, 幸好還有和謝宜瑤的關係在,方能赴宴。
謝宜瑤到得算早,先和司硯、謝鈺打了招呼。
「給貴嬪、長公主殿下請安。」
「好啦, 」謝鈺笑著牽過謝宜瑤的手,「今天就是來玩的,放自在些。」
「長公主說得對,今日不必拘束,」司硯附和道,又看向謝宜瑤身旁的沈蘊芳,「這位是?」
謝宜瑤沒提及沈蘊芳的家世,只介紹說是自己的好友。
謝鈺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就是沈娘子!我之前就聽阿瑤提起過你幾次了,知道你們關係好得很,可惜姑母我年紀大了,不常能去阿瑤家裡走動,先前沒見過你。」
謝宜瑤笑道:「哪有讓姑母主動上門拜訪侄女的道理,該是我給姑母引見她才對,是宜瑤疏忽了。」
司硯貼心地問:「沈娘子可要和臨淮坐在一塊?今天到底是來享樂的,不必在乎座次,我吩咐宮人安排一下就是了。」
「多謝貴嬪,這樣再好不過了,」謝宜瑤盈盈一笑,「我今日帶著她來,本就是因為知道要玩那個什麼曲水流觴。我最不擅長寫文作詩了,所以搬個救兵來,還望貴嬪莫要怪罪。」
樂游苑中有一條曲水,乃是前代皇帝命人所鑿。司硯和謝鈺今日在岸邊設座,就是要效仿先賢曲水流觴的風雅。
「瞧瞧她這鬼點子,」謝鈺捏了捏謝宜瑤的臉蛋,「做不出詩來喝酒便是,莫讓沈娘子給你當捉刀人。」
「姑母,疼——」
幾人閒聊了一會,又有賓客到了,按禮是要來給貴嬪和長公主請安的,謝宜瑤嫌在這杵著也麻煩,便準備先去入座。
謝鈺小聲提醒道:「阿臻今天也來了,你且去和她說說話。」
四皇女謝宜臻年方十歲,生母幾年前在襄陽病逝,現在被司貴嬪帶在身邊撫養,因為還沒封為公主,仍然住在宮內,很少拋頭露面。
謝宜臻今天也跟著司硯一同出了宮,謝宜瑤作為她的長姊,於情於理也該聊聊天的。
可惜她們二人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半晌,謝宜琬和謝宜環也都到了場,謝宜琬平生最好關照別人,因此在三姊妹中最和謝宜臻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