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雞隻有鴿子大,因喜歡在稻田裡覓食而有此名,秋來稻苗剛收割完這幾日,多有禾雞撅著屁股在禾蔸里,文先生就指著禾雞屁股教了一串的成語和典故——掩耳盜鈴、掩目捕雀、欲蓋彌彰、自欺欺人、一葉障目等等。
游飛是抓禾雞的好手了,他教明寶錦,禾雞不能追攆,它雖然飛不高,但蹦得快,生追會累個半死,等它自己埋起頭的時候,只要手腳輕一些,基本十拿九穩。
「這就是自尋死路、自投羅網啊!」游飛又總結出兩個成語,也算是寓教於樂了。
游飛和明寶錦一共抓了六隻禾雞,嚴觀那時往廚房瞄了一眼,就見老苗姨利落地燒水除了毛,就浸進一鍋醬汁里了。
他沒太看清,只見明寶清家中秋後存貨頗豐,後院還新搭了一個小草棚做倉庫,谷糧菜乾都裝滿壘高,都是做了水車的人家允諾過的。
明寶清正捧著碗蓮藕湯喝,聽他夸好,就笑著說:「小妹喜歡買香料,那日跟著阿姐和文先生去集會上賣帕子,順便買了些八角、丁香和草果,在家裡似模似樣的熬了鍋滷水。這禾雞炸之前應當是鹵過的,誒,你請來這石匠趕不趕工?我還想給家裡做個小石磨,好吃些細糧,再給小妹做個小小的碾槽,就跟碾藥缽子那麼點大,讓她碾香料什麼的,圖我都畫好了。」
明寶清從腰間小布包里拿出她的小冊子給嚴觀瞧,她那個小小的冊子是自己用繩子訂好的,細細的麻繩還繞了好幾圈捆著。
嚴觀揚聲一問,石匠正坐在那頭大快朵頤,拎著半隻禾雞連骨頭都要嚼進去,立刻說:「不趕不趕!管我飯,我白給你做!」
尋常人家待客都沒有這樣好的飯,竟捨得給他一個做工的匠人吃。
明寶清高興了,正想端起藕湯再喝一口,驀地發覺這湯只有一盅,一個勺,約莫是明寶錦放漏了。
「無妨,你先喝了,我再喝,我不用湯下飯的。」嚴觀夾起一片清炒的菇嚼吃了,說:「這些菜都很潤。」
明寶清有些不好意思,但也不想太彆扭,又喝了幾口才放下。
煮湯的藕是里正家的塘子裡來的,采藕也是辛苦活計,
半個身子都潛進泥里去,挖藕要力氣,又不能使蠻勁,否則藕斷了泥巴進去了就賣不上價了。
給明寶清的藕很漂亮,裹著泥沒洗拿過來的,用井水一衝,完完整整,白白淨淨泛著粉。
「肯定很綿!」老苗姨說。
『果然很綿!』明寶清想。
嚴觀吃得差不多了才端起藕湯,拿起她含過的那個勺。
不著意去想的話,這事其實沒什麼,但若是細想了……
明寶清將吃空的碗碟筷子一一擺回食盒裡,嚴觀也將湯盅和瓷勺擺了進來,她抬起眼,就見嚴觀正起身要去拿石匠收拾好的那個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