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所屬的派系分別是青烏一脈,以及陰屍門分支。
前者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
他身後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外形上看和普通的中年壯漢沒什麼區別,皮膚略黑笑起來還很憨厚。
說他是搞風水玄學的,更像是一位地質學家。
男人伸出手友好笑笑:「虞大師,久仰大名,我叫孔一扇,你稱呼我小孔就行。」
「此番行程辛苦虞大師和韋大師費心,你們的恩德,青烏門上下銘記在心,感激不盡!」
他口中的『韋大師』名叫韋青,乃是『九曲陰屍』中的縫屍人正傳。
所謂『九曲陰屍』,意思是陰屍門下的九個分支派系。
其一棺材匠。
顧名思義,是專門負責打造死人棺材的行當。
舊時這一脈的人,往往開一家棺材鋪就能解決溫飽。
這一脈算是陰屍門的主脈,其下還分有三小類:
『裁棺人』,主要負責伐木打棺,根據死者的體量來判斷造什麼樣子的棺槨。
『墊棺人』,在棺材製作途中、以及鍛造結束後,往棺槨中布置陳設的人。
他們經常要考慮到如何讓死者在地下保持舒適,又要放置什麼陳設,可以防止屍體屍變。
『銘碑客』,此行負責墓碑的雕刻,以及撰寫碑文。
一般沒有屍體的死者親人要立衣冠冢,就會請他們出山立陰碑。
其二乃是紙紮先生。
他們從事紙紮手藝,上到房車奴僕、下到銅錢冥幣,都可以用一把剪子一沓紙裁出來,燒給地下的死者享用。
據說道行夠深的紙紮先生,甚至能讓陰魂嘗出扎出來的美食滋味;
能讓紙紮的男女僕人在地府活靈活現,行動自如,甚至還能讓鬼魂和紙人結親。
其三為陰人裁縫。
簡單來說就是為死者裁剪製作壽衣的裁縫。
其四是掘墓力士。
專門負責挖墳掘地刨屍坑,從事此行當,需要從業者有一定的風水判斷能力。
畢竟墳地就是死者的陰宅,下葬後死者頭腳的朝向、坑穴挖深幾寸,都會影響到墓穴的風水。
其五就是趕屍人,主要分布於湘西、湘南。
他們可以將客死他鄉的屍體趕回家鄉,讓屍者落葉歸根。
於西柏嶺隕落的桂老便是此派最後的傳人,而他交給虞妗妗的傳承,至今還在虞妗妗的心裡腦中銘記。
其六為縫屍人;
一般是替重大事故中喪生的死者縫製屍身,儘量讓他們保持生前的面貌。
這部分從業人員過去行走於刑場,現今多隱匿在殯葬業、火葬場館。
其七撿骨師;
常常在為祖宗遷墳時,需要他們下棺撿骨,把祖宗已經腐化的骨頭撿了重新下葬。
其八吹墳匠;
從事白事隊伍中吹拉彈唱的行當。
他們往往以嗩吶開路,聲聲如泣,伴隨著鼓樂隊伍聲勢浩大。
其九劊子手,現今基本滅絕。
據說古時候刑場上厲害的劊子手,甚至能控制砍刀的角度,選擇讓刑犯走得痛苦或者輕鬆,連血濺起的方向都能控制。
韋青便是其中縫屍人的正傳,今年才二十九歲,是天師府掛名的成員。
她自己是一家殯儀館的老闆,從事屍體美容。
平時不出任務時就泡在殯儀館裡,處理縫製那些從醫院其他地方拉來的屍體。
外形上看她頭髮燙成小卷,在腦後紮成一個小啾,體型比虞妗妗還要消瘦,眉眼耷拉著,自打碰面後便一聲不吭。
或許是職業習慣,韋青面上半戴著黑色口罩,襯得露在外面的皮膚煞白煞白,眼瞼下方薄薄的皮膚透出發青的血管。
三人中虞妗妗懶,還不善於和人類打交道;
韋青則是悶,冷漠又內向。
一時間孔一扇伸出的手掌,她倆沒有一個握上去的,氣氛有些尷尬。
好在孔一扇並不介意,憨厚一笑自己放下手掌,「那咱們走吧,快登機了。」
韋青一言不發,微微點頭往前走。
虞妗妗:「……好。」
她很少碰到比自己還冷郁的人。
這一刻她又有點後悔,下次一定要把祝檀湘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