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無萬世不移之法,秦國上一次變法,是在百餘年之前的秦孝公與商君變法。因商君變法致使國強,使秦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於是始皇帝過於迷信商君之法。」
「即便百年後格局與百年前大為不同,即便始皇帝已不再是秦國一國國君,而是天下之主,始皇帝卻也沒有想過動一動秦法,讓秦法更符合當時的大環境。」
當然,秦始皇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任何參照物,犯錯在所難免。
只是,這試錯成本實在太高了,一著不慎,數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李令月心知肚明,即使她現在在這裡說得頭頭是道,也不過是事後諸葛,從結果倒推根源。
他們這些後世之人若是處於當時始皇帝的位置上,未必能做得比始皇帝更好。
因而,她不會仗著自己的「先知」,而產生傲慢之情。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陛下聽聽就是。」
李令月表示,在這方面,她也是紙上談兵,只能為嬴政提供一些思路。最終要如何做,還得看嬴政的。畢竟,這秦國,是嬴政的秦國。
「變法……」嬴政喃喃道。
李令月說的話,其實不難理解,戰時該有戰時的律法,治世自然該與戰時不同。
可對於嬴政而言,他從未見過治世,這治世之法,又該是怎樣的?
當嬴政往這個方向思考的時候,他心中其實已經傾向於按照李令月所言,再次掀起一場變法風波了。
至於這法究竟是該在滅六國之前變,還是在一統天下之後變,他還需再斟酌一二。
既然已知面前是一條死胡同,嬴政便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至於變法過程中必然伴隨的重重阻礙、血流成河,嬴政並不畏懼。
先祖能夠做到的事,他自然也能做到!
嬴政看向李令月,鄭重地道:「太女曾言,那取代了秦的漢,承襲秦的制度,國祚卻延續了四百餘年。不知太女可否將漢的律例羅列一些出來,供寡人參考?」
即使要變法,也總得知道大致該往什麼方向變,他才能有個章程。
至於變法的人選,嬴政心中也有了數——在李令月的敘述中,與趙高一起矯詔亡秦的,還有時任丞相的李斯。=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