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鮮少有如此情緒外露的時候,但此刻,凡是在他附近的秦臣,都能夠看得出他眉梢眼角染上的喜悅之色。
他從姚賈手中接過那隨侯珠,但見那枚寶珠「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
「隨、和之寶,果然甚合寡人心意。」
唯有如此寶物,才配得上他的身份。
如今,隨侯珠已入了他之手,那和氏璧不知何時才會落入他的手中。
年輕的秦王目光中滿是不加掩飾的野心。
秦國朝堂上許多大臣都對這名動天下的寶珠頗感興趣,嬴政也樂得滿足他手底下的臣子們的好奇心,向他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戰利品。
他命身邊的侍者捧著那隨侯珠在臣子們面前晃悠了一圈,待那些大臣們全都過足了眼癮,他才命人將隨侯珠妥帖地收了起來,而後向姚賈問起這次他出使楚國的細節。
姚賈明白嬴政究竟想知道些什麼,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將楚國的大致情況介紹給秦王與其餘秦國大臣們聽。
原來,那楚王完自入冬以來,身體愈發不好。姚賈入楚之前,楚王完又得了一場重病,不知熬不熬得過去。
楚國上下人心浮動,姚賈在那時入楚,著實引起了一些楚國官員的忌憚與恐慌。
好在姚賈團隊對此早有準備,重金撒下去,好話一籮筐砸下去,安了一些楚國重臣的心。
姚賈在與一些楚國重臣一起吃過飯後,向這些楚國重臣表達了秦國如今在休養生息,並無要動兵戈的意思。
聽聞楚王身子不好,秦王還命人給楚王尋來了一些珍惜的藥材。
楚國重臣見秦國使者這樣「誠意十足」,便也略略放寬了心。無論如何,只要秦國不趁火打劫,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些楚國重臣也並未徹底相信秦國使臣的話。
他們對秦國使臣態度這般友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打又打不過,不跟人家處好關係,還能怎麼辦呢?至少這次秦國使者是帶著友善的態度來的,總比秦國直接大軍壓境強。
別說楚臣了,就連楚國先王,曾被秦國那般折辱,到了最後,不也得老老實實與秦國議和嗎?
如今這位楚王完,是楚頃襄王之子,楚懷王之孫。
說起楚王家與老嬴家的愛恨糾葛,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秦昭襄王嬴稷是楚女所出之子,但他並沒有因為這層血緣關係而給予楚國任何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