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狠手坑楚國時,秦昭襄王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自己人不騙自己人」。
「單純」的楚懷王聽信了秦昭襄王的鬼話,被其誘騙入秦。而後,秦昭襄王直接抓了楚懷王做人質,欲向楚國索要大片領土。
楚國朝堂上下不肯接受秦王的敲詐勒索,便直接扶持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上位。
楚懷王悔不當初,嘗試著從秦國出逃,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後來沒多久,楚懷王在心情極度鬱悶之下,客死異鄉,楚頃襄王也因此而懷恨在心,與秦國直接斷交。
然而,國與國的關係並不以君王的個人意志決定,有句話叫做形勢比人強。
楚頃襄王上位初期,秦昭襄王不斷揮師東出,殺神白起亦是威名赫赫。秦昭襄王自然有硬氣的資本。他直接向楚頃襄王下了一封約戰書,告知楚頃襄王,如果楚頃襄王不願做他的朋友,那就做他的敵人吧。
楚頃襄王在接到這封另類的威脅書後,自忖沒有與秦國硬碰硬的實力,且他剛剛上位,地位不夠穩固,此時不宜與秦國開戰。於是,楚頃襄王只得與秦昭襄王議和,並迎娶秦國公主為新婦。
自此,楚頃襄王與秦國度過了短暫的一段蜜月期。在五國相約攻打齊國的時候,楚頃襄王與秦昭襄王還合作了一把。
眼看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楚頃襄王當真心甘情願與秦國交好嗎?自然不會。
有哪個王者會心甘情願被人摁著低頭?仇恨不會消失,在壓抑之後,只會更加強烈。
正因如此,一名縱橫家輕而易舉便以楚國祖上的榮光,以及如今的落魄,挑起了楚頃襄王對秦國的不滿之情。
於是,被那名縱橫家激得熱血上頭的楚頃襄王,當即便派人出去聯合各國合縱攻秦。
理由也是現成的,那秦昭襄王行事蠻橫霸道,四處拱火,秦國對其餘幾國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
面對楚王使者的傾情演講,其餘各國國君不管心裡頭是怎麼想的,表面上還是比較給面子的。
可惜,各國君王口頭上答應著和楚頃襄王一起出兵,實則各有各的小算盤。他們畏懼秦軍的強勢,生怕自己與秦軍打得兩敗俱傷,會被其餘諸國摘了桃子,於是一個個的,都出工不出力。
如此一來,合縱自然又功敗垂成。
其餘幾個跟著楚國一起起鬨的國家可以暫時先放在一邊,楚頃襄王這個罪魁禍首,秦昭襄王是絕對不會輕饒的。
於是,秦昭襄王在短短几年之內,連續命令白起、司馬錯等秦將攻打楚國,奪了楚國舊都郢都,焚毀楚國先王的宗廟,屈原也正是在那時投江自盡。=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