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對於一國百姓的重要性,自然不需多說。歷來,鹽業都是一項極為暴利的行業。
李令月剛剛來到大唐之時,大唐並未將鹽業收歸官營,而是由著鹽民自行開采,而後在民間售賣。這售鹽所得的錢銀,官方也只象徵性地收取一些微薄的賦稅。
然而,大唐鹽業亂象叢生。根據距離產鹽之地的遠近,各地鹽價參差不齊。
有一些地頭蛇極為霸道,仗著家族勢力,壟斷了當地的鹽池、鹽井,不許百姓隨意開采,他們則大量囤積食鹽,將食鹽運送到別的地方去販賣,轉手就賺取了成倍的利潤。
他們倒是獲得了莫大的好處,一些老百姓卻一年到頭嘴裡沾不上什麼鹹味兒
得知這樣的情況後,在李令月的建議下,武皇便將下旨將食鹽收歸國營。食鹽的買進賣出,都由朝廷來進行統一定價,食鹽在生產和運輸的過程中,也需由朝廷來進行監管。這樣一來,民間這些無良商家自然不好再隨意哄抬鹽價。
當然,朝廷出人出力,在鹽業方面,朝廷自然要抽取比之前更多的賦稅。但李令月覺得,反正就算放開鹽池和鹽井的開采,這好處也落不到百姓的身上。
與其肥了某些人的腰包,倒不如這個錢由朝廷來賺。至少他們還能夠根據收上來的鹽,進行分配,並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將這些食鹽賣給百姓。
不過,眼見著這本該富庶的產鹽之地貧富差距如此之大,李令月便知道,多半是管理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岔子。
第102章
當李令月與武皇微服私訪之際,武皇為自己和李令月準備的替身正享受著當地太守的熱情款待。
太守雖然知道武皇和皇儲近日要出行,可武皇並未提前告知過底下的人,她打算在哪裡落腳。船隻中途會在哪裡靠岸,都是隨機的,全憑武皇的心意而定。
這名太守原先並不敢指望武皇會在他治下之地下船,畢竟他所管轄的這片地區,實在有些不上不下。
要說窮困吧,到底還有那麼些個鹽井撐著,食鹽的販賣和轉運行業尚算發達,且此地又背靠運河,可以走水路來經商。
可要說此地富庶吧,販鹽得來的錢財,大部分掌握在當地豪強手中,並未在市面上流通起來。
本地的水上商路又沒怎麼發展好,雖說水上商路也為本地增加了一些錢財,但與周邊其他發展得較好的地區相比,就差遠了。
當這名太守得知武皇決定在他所在的州縣下船時,他既驚喜又慌張。
喜的是,武皇一行人路過了那麼多地方,都沒有下船,如今卻專程在他們這裡下船,可見對他們這裡頗為看重。若是他能在武皇和皇儲面前好好表現一番,指不定就能得到貴人們的賞識,自此之後平步青雲。=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