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擁有利器的城池,叛軍所能做的,唯有繞過這座城池,或是將這座城池慢慢包圍起來,耗盡其補給,方能不戰而勝。
不過,現在朝廷援軍已到,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不會給叛軍圍城的機會。
在親眼見識過「神器」的威力之後,高仙芝和封常清都對接下來的戰事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能贏!他們能贏!
如今他們有「神器」在手,守城軍同樣有「神器」在手,只要配合得當,他們未嘗不能將叛軍留在此處!
戰時的城池,總是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的。
與外間歡呼雀躍的百姓們不同,本城縣令、縣尉和縣丞的臉色十分嚴肅。
當人人都在為他們以少勝多而歡呼時,他們卻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現狀——他們的火器和彈藥數量已經不夠了。
這些天,為了與叛軍抗衡,他們消耗了大部分的火器和彈藥。儘管他們在利用火器努力滅敵,仍然只消耗了很少一部分敵人。
碗口銃威力大,卻勝在不夠靈活,手銃則需要在射程範圍內使用。
守軍們以守城為第一要務,自然不能一直拿著手銃衝出去與敵軍火拼。
這也造成,他們看起來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實際上卻沒有消耗掉對手太多有生力量。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往後,這神器便與弓箭配合著使用吧。」縣尉道:「萬萬不能讓叛軍發現,我們的神器已經告急了。」
縣令嘆了口氣:「也只得如此了。」
在這種情況下,縣令等人忽然得知朝廷派來的援軍趕到了,他們心中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
戰報一封一封地被送往長安,所有的大臣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前線傳來的消息。
在他們「親身」體會過安史之亂造成的災難性結果之後,沒有人會認為這樁戰事與他們無關。
他們中許多人的祖宅和產業都安置在長安,這些都是他們帶不走的。
沒有人希望安祿山叛軍真的打進長安來,將他們祖祖輩輩的心血都付之一炬。
幸而在李令月的統帥之下,負責平叛的軍隊取得了極為喜人的戰果。
曾經得李令月饋贈「神器」的那幾座城池聯起手來,與朝廷派去的援軍一起,阻擋住叛軍前行的步伐。
有那幾座城池做防線,後面的城池也可稍稍鬆口氣。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呼籲下,後面城池的縣令不斷向前線城池運送物資,只盼著能夠徹底將叛軍封鎖在那幾座城前,好讓叛軍不要來禍害他們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