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群吐蕃王族們走進宣政殿時,殿內的所有大臣都齊刷刷地將目光投向了他們。
杜松芒布傑注意到,這些大周官員們手中都握著一塊笏板。即使是轉過頭來看他們的時候,大周官員們手中的笏板依舊是端端正正的,沒有絲毫的歪斜。
至於那高高坐在上首的女皇……
杜松芒布傑與吐蕃眾人只注意到她穿著一身極為華麗繁複的袍服,他們根本不敢仔細打量那位女皇。
這座宏偉的宮殿,宮殿中的文武百官,以及女皇本人的威勢,都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感。
原本這位遠在長安城的女皇,對於吐蕃眾人來說只是一道遙遠而又模糊的影子。現在,這道影子在他們面前,漸漸變得清晰了起來,且多了幾分神性。
女皇一定是一位得天獨厚之人,才能入主大明宮,成為一個偌大帝國的主宰者。
武皇看著底下一個個緊張得跟鵪鶉一樣的吐蕃王族們,開口問道:「誰是末代吐蕃贊普?」
她當然不會藏語,但她身邊一名年輕的女翻譯官很快就將她的意思傳達給了面前的吐蕃王族們。
杜松芒布傑攥緊了自己的衣袖,上前向武皇行了個大禮:「回大周女皇的話,是……是臣。」
早在杜松芒布傑啟程前往長安之前,赤瑪倫便將大唐的禮儀教給了他。
如果吐蕃王朝此時還是大唐的重要合作夥伴,身為吐蕃贊普的杜松芒布傑是不需要向武皇行這麼大的禮的。現在,吐蕃王朝已經亡了,包括杜松芒布傑在內的原吐蕃王族如果想過得好一些,就必須識時務。
武皇見到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吐蕃末代贊普,眼眸中浮現出幾絲滿意之色。
看來,令月舉薦的那位吐蕃都護不僅自己知情識趣,在教孩子方面,也同樣稱得上出色。
只要這孩子足夠安分識趣,她不介意讓這孩子過上優渥的生活。
自大唐建國以來,太宗皇帝便對異族極具包容之心,在這方面,高宗皇帝與武皇同樣也延續了太宗皇帝的風格。
在武皇看來,若是這孩子長大後有足夠的能力和忠心,她也不介意重用這孩子。
「你今年多大了?」
「臣今年七歲了。」
杜松芒布傑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從容一些,以免給吐蕃和阿娘丟人。
「七歲,正是該進學的年齡……往後,你就與其他人一起進入太學就讀吧。」
「多謝聖人!」
在聽完翻譯官的翻譯後,杜松芒布傑輕快的聲音中似乎帶了幾分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