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見狀,不由對他產生了幾分興趣:「你很期待能夠進入我大周的太學?」
「是啊,先祖曾經派『遣唐使』到大唐來學習,他們都學到了很有用的東西,回去之後,變成了很厲害的人,我也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來大唐學習!以前阿帕還在的時候,我跟阿帕說我也要做遣唐使,阿帕一直不同意。現在,我終於能自己來大唐學習了!」
這回,翻譯官一邊翻譯杜松芒布傑的話語,一邊小心觀察著武皇的神色。
杜松芒布傑一口一個「遣唐使」和大唐,翻譯官實在擔心武皇不高興。
誰知,武皇神色平靜地聽著這些話。
儘管她將國號改為了「大周」,但她明白,對於很多人而言,大唐是不可磨滅的印記。
不僅大周內部的許多大臣如此,大周周邊的許多屬國也同樣如此。
「遣唐使」便是李世民的「天可汗」時代留下的印記之一,因為大唐強盛如斯,周邊各國的國王們紛紛派遣使團來大唐學習。即使現在,依附於大周的屬國也依舊習慣將他們派來大周學習的使者稱為「遣唐使」而非「遣周使」。
隨著大周與海外諸國的貿易日益繁盛,不少國人駐留海外,「大唐街」開始興起。
這種文化認同,是不可磨滅的。即使是身為大周當權者的武皇,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因如此,當李令月當初向武皇提出使用「大唐」和「大周」雙國號時,武皇並沒有一口拒絕。
當時,朝中不少大臣都為李令月捏了一把汗,他們一面震驚於李令月居然敢擼虎鬚,一面卻又心中暗自期待。
萬一呢?萬一武皇同意了呢?
最終,武皇同意了李令月的諫言。
朝中的諸多大臣們既感到高興,又十分不解,為何武皇這麼輕易就答應了李令月的諫言。難不成,武皇寵愛這個小女兒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了嗎?
他們並不知曉,此前,武皇和李令月就有過一場私底下的對話。
李令月問:「阿娘可想讓大周長長久久地存在下去?」
武皇用審視的目光望著自己的幼女:「你想說什麼就直說吧。」
「將大唐與大周綁定在一塊兒,大唐存在一日,大周就存在一日,反之亦然。無論是國內之人亦或是國外之人,對大唐的認可度都高於大周,若是執意以周代唐,日後,消失的只會是大周。既如此,何不讓大周和大唐共同延續下去?」
李令月道:「您與阿耶,我與李唐先祖,大周與大唐,終究有著不可割捨的關係。」
武皇在經過漫長的沉默之後,開口道:「你膽子倒是大,很少有人敢跟朕說這種話。」=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