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用些許恩德,既籠絡了人心,又從系統那里賺取了足夠的積分,這對於嬴政而言,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
他既已注意到了這些民眾的存在,無論他實際上是如何看待這些人的,至少表面上,他會儘可能營造自己「親民」的形象,以此來博取底層黔首們的好感。
然而,對於六國的士子,嬴政並未想好該如何安置他們。
他當然願意任用這些士子們,只要這些士子有真才實學,統一之後的大秦有大把大把空缺的崗位等著他們頂上去。但,就怕這些士子們不願意為他效力,非要搞事情。
李令月還不知道,在這短短時間內,嬴政已經思考了這麼多。
「思想是無法完全統一的,只能進行一定的引導。我也不需要完全統一思想,只需要吐蕃的苯教教徒們遵守我大唐律法。並且,他們不得與異教徒相互攻訐,釀成流血事件。如果有人想要退出他們的教派,他們也不得對那些人加以限制。」
李令月道:「苯教太過兇殘,不過,一味地打壓他們,反而會引起他們的極限反彈。現在,我大唐文成公主正在吐蕃境內大力推崇佛教,並收穫了不少信徒。假以時日,想必佛教就能取代苯教在吐蕃的地位。」
大部分人都不會喜歡壓迫自己的東西,這是他們的天性。
「與吐蕃這邊相比,恆河平原那塊地兒更加麻煩。天竺國的人與我們這邊思想完全不同,他們崇尚的婆羅門教,將人分為了四等,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種姓制度。
若要說婆羅門教與後世的印度教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後世的印度教融合了一些佛教的理念,相信人會有靈魂和前世今生。此時的婆羅門教更加原始,對佛教較為排斥。
「我記得你跟我說過,天竺……就是我們這邊的孔雀王朝?」嬴政問。
這些年,大秦在與孔雀王朝通商的同時,大秦君臣也在評估著孔雀王朝的實力。崇尚佛教的孔雀王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與孔雀王朝的接觸,讓嬴政明白了信仰對於印度人的重要性。許多狂信徒能夠為了他們的信仰,做出許多在嬴政看來匪夷所思的事。
儘管阿育王推崇佛教,但在印度地區,無疑是更為古老、紮根更久的婆羅門教影響更大。=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