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聽聞此言,不由大為感慨:「想不到,吐蕃竟然有這麼多的好東西!」
這裡頭的有些藥材,可是救命良藥啊!
「那是自然!你們還真當咱們吐蕃一窮二白,全靠朝廷接濟不成?」
女官看著眼前的官員們合不攏嘴的樣子,笑得很是開心:「吐蕃的好東西可多著呢,只是,從長安到吐蕃的路難走了些。幸好聖人已經在籌備著修路了,等這路修好了,咱們的人進入吐蕃方便些,吐蕃的那些好東西,都可以運出來了……」
「除了這些珍貴的藥材之外,都護還吩咐我們帶上了咱們那兒上好的青稞酒,以及上千頭優質牛羊。這些啊,都是要進獻給聖人的。你們若是得聖人看重,指不定能得到些許賞賜。」
說完這番話後,女官便和其他吐蕃使者一起去紫宸殿面聖了。
被留在原地的官員們看著吐蕃使臣團風風火火的樣子,深覺他們對吐蕃地區的了解還不夠。
……
武皇早就從赤瑪倫的奏報中得知,吐蕃地區準備獻上哪些東西。
當她親眼看到一樣樣珍貴藥材被呈上來時,她還是十分高興。
吐蕃地理位置特殊,甭管它有沒有豐富的資源,武皇都不會放棄這樣一塊土地。但吐蕃擁有這麼多資源,也就代表它不會給朝廷的財政造成太大的負擔。
與這些貢品一起被呈上來的,還有吐蕃都護赤瑪倫的奏報。
在奏報中,赤瑪倫詳細向武皇陳述了吐蕃如今擁有哪些資源,有哪些物資是吐蕃急缺的。
赤瑪倫可不是單純為了討好武皇,才派使臣團這麼大張旗鼓地往長安走了一趟。
一則,朝廷先前向吐蕃送了不少人和物資過去,為吐蕃的興建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於情於理,吐蕃都該有所表示,好讓武皇和朝廷的官員們知道,吐蕃人並非不懂感恩之人。
二則,赤瑪倫將琳琅滿目的物資運來,也是向眾人展示吐蕃是個「寶地」的意思。長安城的貴人們知道了吐蕃有那麼多好東西,日後,吐蕃和大周的生意,也該好好做起來了。
一些珍貴的藥材,可以在長安城中賣上高價,普通的藥材、食品和作物,則面向中低層民眾。
這些,赤瑪倫都規劃得很詳細。經商得來的錢財,既可以拿來繼續投資建設吐蕃,也可以拿一部分出來修路。吐蕃修一段,朝廷修一段,這不就能減輕朝廷的負擔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