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搜檢無誤後,考生們依據考引所示,於貢院之內尋找自己的號舍。貢院內設有號舍近萬間,皆為單間,長六尺、寬五尺,高八尺,倒是比鄉試的貢院號舍略微寬敞那麼幾分。
祝瀾在號軍的指引下來到自己的號舍,剛一進去,就聽見隔壁號舍傳來鋪擺筆墨紙硯的聲音。
祝瀾卻不急著將文房四寶取出,反而向號軍要了一盆清水,用嶄新的抹布將整個號舍清洗了一遍,角落裡的枯枝雜草都被清理乾淨,接著鋪好自己特製的羽絨被褥。
蠟燭與炭火就放置在床下,祝瀾點上炭火,又焚了一爐趙清獻公香丸,玄參淡淡的藥香氣與清新的乳香結合,在溫暖潔淨的號舍內令人心曠神怡。
此時諸考生皆已入場,貢院大門正式關閉。
禮部官員在狹長的甬道之內巡視,經過祝瀾的號舍時不由得有些詫異地多看了兩眼,原本面無表情的臉上浮現一抹笑意。
能將號舍布置得如此舒坦,這學生看起來哪像是來參加春闈,這是來度假呀。
隨即笑著搖頭走了。
第228章 會試,判詞陷阱
在薰香和羽絨被的加持下,祝瀾這一晚睡得格外香甜。
次日晨光剛剛照亮貢院之時,祝瀾便已起身梳洗完畢,簡單地用木簪挽發,一襲青衫端坐於號舍之內。
等待試捲髮放期間,便要開始研墨做準備了。
參加春闈,這墨塊的選擇與研磨也十分考驗學子的功力,墨濃了會堵塞筆尖,淡了則字跡不清。
祝瀾所攜帶的毛筆與墨塊皆是裴氏千挑萬選出來的,硯台更是杜蘭芳托人尋來的好硯,研墨時的手感極其絲滑順暢。
……
第一場考試乃是四書義題與五經經義,由天子親自出題,題目選好後放入小盒,上鎖後交給禮部尚書,再由禮部尚書攜帶至貢院交給正考官。正考官用事先獲得的鑰匙打開小盒,取出考題、印刷,待開考之時發放。
主要考察考生對於四書五經內容的理解程度,對於祝瀾來說並不算難。
到初九這日用午飯之時,祝瀾已經完成了四書義題的作答。
至於五經經義,學子們要從其中選一經作答,祝瀾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尚書》。
畢竟她穿越前就在省里的《尚書》文化研究組兼職工作,本就爛熟於心,穿越之後這些年更是有意識地揚長避短,在《尚書》的學問上格外下功夫。
當然,她還有更多的考量。
一方面,科舉考試旨在選拔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人才為朝廷所用,《尚書》主要闡述仁君治民之道,這與科舉選拔官員的初衷相吻合。
另一方面,《尚書》的文風古樸典雅,在作答的文章中若能靈活運用《尚書》中的典故和辭藻,可以大大提升文字的質感和文采,獲得更高的評價。
當然,這兩個原因旁人也能想到,因此《尚書》一經向來是春闈的熱門賽道,選答人數眾多,競爭也尤為激烈。
祝瀾淡淡一笑,她向來不懼競爭,只管發揮好自己的優勢便是。
她大致瀏覽了一遍《尚書》的題目,卻並不著急作答,而是取出自己的自熱鍋,打算先填飽肚子。
這次的自熱鍋她又做了改良。如今是早春時節,天氣尚冷,食物易於保存,因此裴玥幫她熬了濃縮的豬骨高湯,一路帶了進來。
高湯的表面漂浮著一層凝固了的豬油,待石灰遇水一加熱,上層食盒中的豬油漸漸化開,香飄十里,不知又饞哭了多少附近的考生。
祝瀾不緊不慢地吃著,待喝完最後一口湯,心中已經構思好了作答的框架,在草稿紙上勾勒一番,旋即動筆書寫起來。
……
第二場,祝瀾拿到題目之後習慣性地通篇瀏覽一番,從前至後的順序依次是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
從第二場考試開始,便都是由正考官親自出題了,題目發放之後呈給天子御覽即可。
時隔多年,竟然在春闈的貢院之中重新做起了自家恩師出的題目,如此刁鑽、聲東擊西的出題風格,自己坐在這裡感覺還真是有些……
祝瀾歪著腦袋想了想,腦海中莫名浮現出四個字——
賓至如歸。
她笑了笑,從容提筆,直接開始草擬最後一題的答案。
撰寫詔書,無非就是公文寫作,格式大於內容,因此最好入手。書寫之時祝瀾幾乎沒有停頓,一氣呵成,很快便完成了。
接著她繼續從後往前作答。
五道判題,便是判斷並解釋五個案例中的法律問題。=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