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1 / 2)

比如官員受賄一定金額,應當如何定罪、商人販賣私鹽應受何種處罰、民間土地糾紛要如何調解,諸如此類。

這樣的判題意在考察考生對大梁律法的熟悉程度,作答說簡單也簡單,說難卻也有相當難度。

說簡單是因為法條是死的,只要按部就班依據法條來分析判斷,得出判詞便可。

說難卻是因為大梁律法有上千條之多,內容繁複且有諸多細節,若要全文背下,其難度不亞於四書五經。況且,既然是會試試題,若是想當然地作答,必然會落入考官設置的陷阱。

目光重新落在題目上,祝瀾會心一笑,果然老常這人要麼不出手,要麼一出手便不同凡響。

常雲霄帶來的那本冊子整理了大梁近十年來的一些大案案例,這次題目涵蓋的幾個方面,正好冊子之中全部都有涉及,並且點出了案例之中的玄機。

比如其中一道,某七旬布商突然去世,未留下遺囑,引起家中多人爭奪遺產。布商之子為合法繼承人,欲繼承全部遺產,而布商的侄子卻拿出一份與布商私下簽訂的贈遺契書,協議上按有布商的手印。那麼遺產究竟該如何分配?

按大梁律法,既然那布商與侄子簽訂贈遺契書,那這份契書的優先權要大於其子的合法繼承權,所以應當按照契書來進行分配。

祝瀾笑著搖搖頭。

恩師這坑挖得……不知今日這貢院之中,有多少舉子要栽在這道題目上。

這道題目看似在考校贈遺契書與法定繼承權的優先關係,實際考的卻是考生對於朝廷法令更新的關注度。

就在去歲,刑部頒布了新增的幾條法令,其中有一條不大起眼的內容,便是六旬以上老人訂立或更改遺囑,需所在地的縣衙派人在場作證,並擬定由官府出具的契書方可生效。

而題目之中的布商已過六旬,其生活行動可能多有不便,難以判斷契書的簽訂或者更改是否完全出自其本人的意願,私下訂立並且按了手印的贈遺契書並不生效。

故而,按照完善後的大梁律法,全部遺產仍舊由其長子繼承。

祝瀾指尖輕輕一頓,完成了漂亮的收筆,轉眼之間已然寫完了判詞。

她的目光最後落在第一道題目之上——論如何鞏固邊防外事。

第229章 策論,才德之辯

祝瀾揚了揚眉毛,這個問題,只怕也是梁帝所關心的。

然而鎮北王位高權重,自己現在的力量尚不能與之抗衡,更不可能直接在會試的答案之上大談削藩之策。

最後,祝瀾決定從軍隊的治理入手。先前在北疆大營時,慕容靜曾與自己和祝青岩聊過一些治軍的棘手問題。

比如打仗得勝之後,便會有大批士兵湧入附近城鎮的秦樓楚館,花天酒地,吃喝嫖賭。如此行為必然有損軍隊形象,卻從未被禁止,反而漸漸成了常態。

這是因為士兵得勝之後得到銀子和土地,不少人便會喪失鬥志,想要解甲歸田,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只有放任他們去揮霍一番,趁著興致將賞銀花得差不多了,才會繼續安心打仗。

祝瀾思索一番,決定以整治軍隊亂象作為切入點來作答。

寫到實際事例之時,祝瀾隱晦地提及了幾位前朝功高蓋主、養寇自重的將軍名字,既能讓閱卷之官員心領神會,又不至於太過露骨。

祝瀾草擬完第二場全部試題答案時,已經是深夜,貢院蜂窩似的號房之中已經有人陸續熄滅了燭火準備歇息。

交卷時間是明早,有些考生喜歡一鼓作氣,將試卷謄抄完畢再休息,因此決定通宵達旦。不過祝瀾屬於另一邊的,早春的夜晚頗為寒冷,加上一整天的作答有些疲倦,若在黑暗之中強打精神謄錄答案容易出錯,反而不如好好休息一晚,明早早起再進行謄抄。

她看了一眼桌案之上自己帶來的銅製燭台,上圓下方,十分穩當,上面的蠟燭堪堪燒完了一半。祝瀾吹滅蠟燭,注意到左右兩邊的號舍也已經黑了下去,看來也是同她一個想法的。

次日一早,天還未亮,便有鑼聲敲響,提醒考生們早起,該作答的繼續作答。

祝瀾在羽絨被裡伸了個懶腰,勉強活動了一下身子,這才重新坐在桌案前,點起蠟燭,認真謄錄起來。

待天色完全變亮,祝瀾也已經謄完了試卷,她小心翼翼地吹乾墨跡,將卷子收好。

這時,隔壁號舍忽然傳來一聲驚慌失措的叫聲,接著是紙張翻動的「嘩啦」聲,聽起來隔壁之人無比慌亂,緊接著是嚎啕大哭的聲音,在寂靜的貢院中顯得十分慘烈。

負責這片號筒的號軍聽到動靜立刻走過來查看。

從隔壁的哭聲中,祝瀾聽出來,是那人移動蠟燭之時不慎將蠟油滴在了卷子上,留下了蠟漬。

大梁的會試雖有專門的謄錄官謄錄硃卷,然即便如此,試卷上的痕跡仍然會有與謄錄官串通作弊之嫌。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公正,帶有醒目痕跡的試卷在初檢之時還是會被直接作廢處理。

而此時距離交卷只剩下半個時辰,重新謄錄一份根本來不及。

隔壁的哭聲絕望又崩潰,很快,那人便以擾亂貢院紀律為由被帶了出去——與其說是帶,不如說是被兩個人扶著。

經過祝瀾的號舍前,祝瀾眼睜睜看著那考生吐出一口鮮血,瞪大雙眼栽了下去,不知生死。

最新小说: 回收金手指,從六零開始 大人,我真的會破案 安太歲 瘋山鎖春 穿越者反殺指南 開局就送金手指,知青下鄉贏麻了 在荒野戀綜撩了男配[穿書] 替嫁太子妃 大唐辟珠記 被獻給暴君後我作天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