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2 / 2)

貢院之中重新恢復了寧靜,除了地上那一灘血跡,安靜得就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祝瀾收回目光,心中輕嘆一聲,有些唏噓,其餘號舍之中的學子也不免露出物傷其類之色。

……

會試終於到了最後一場,也是最為重要的策論。策論的題目有近千字之多,光是讀完就要費一些時間。

閱讀完前面的材料,祝瀾的目光落在題目最後一句話上——

「……士人當以何為先?才乎?德乎?試述德才之關係,並論士人修身之要。」

祝瀾薄唇微抿,這題目出得甚是有趣。

按照儒家的觀點,德為才之基,才為德之輔。儒家追求君子德才兼備,但若是不可兼得,則往往更傾向於修德。

畢竟有德無才,最多不過是個愚人。若是有才無德,那便成小人了。

祝瀾卻私以為,朝廷選拔人才,若一味將德行放在才能之前,便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只會坐而論道、尸位素餐之輩。

若放在太平盛世,多一兩個無能的官員無傷大雅。但若在亂世,都已經脖頸懸斧了,還指望用德行去感化敵人,未免過於理想主義。

正如大漢之時獨尊儒術,以察舉制任命官員,過於注重德行。被舉薦者多是備受社會輿論稱頌的,言行符合儒家規範之人。

如此選拔出來的人才守成尚可,卻少了幾分機變。以至於到了東漢末年,漢室雖有股肱之臣,錚錚鐵骨令人欽佩,卻終究難以挽狂瀾於既倒。

而曹操頒布的《求逸才令》則徹底推翻了儒家那一套,即便是身負污名、不仁不孝之人,只要身負過人才學,亦可當大用。

以至於後來天下之英才,十之八九皆列於大魏之朝堂。

所以究竟重德還是重才,還是得分時機。

小人不是不能用,這是一把雙刃劍,究竟是傷人還是傷己,端看帝王的水平能否駕馭。

祝瀾將思路理清,提筆蘸墨,一氣呵成。

再抬頭時,恍然間已是夕陽餘暉。

……

三月十六日的清晨。

會試終了,銅鐘之聲悠揚響起,迴蕩在貢院高牆之內。士子們聞聲紛紛停筆,將手中狼毫擱置,細心地整理著面前的試卷。

捲紙被鄭重地交到受卷官的手中,受卷官們一一清點,確保無誤,再由彌封官彌封試卷並且編號。送往同考官處分房批閱,進行預選。

(最近遇到騷擾了有些影響狀態,女孩子們網購尤其是同城千萬別暴露性別,否則容易變成跟我一樣糟心的倒霉蛋orz)

第230章 放榜,會元

夜色已深,閱卷房內燈火通明。同考官劉大人坐在長桌旁,面前堆放著高高的試卷。

他們要在五日之內將試卷預選完畢,挑出其中的優秀答卷,交給主考官批閱。

房間四角點著青煙裊裊的香爐,沉香的氣味與濃濃的墨香交織在一起,卻並不能舒緩劉大人臉上那糾結在一起的五官。

也不是頭一回當閱卷官了,每回都能碰到些想要另闢蹊徑的考生。

劉大人望著面前的卷子,用鼻孔呼了一口氣,還有些惱火。

都到會試這一步了,老老實實寫字不行嗎?用甲骨文答卷,難道是生怕考官有耐心看完?

劉大人掃了一眼面前堆積如山的卷子,毫不猶豫將這份扔到了右邊的捲紙堆中,拿起下一份。

嗯,這份字跡清秀之中不失剛勁,看起來順眼多了。

此考生的文章中提到前朝那些擁兵自重的將軍,一個個都沒有好下場,劉大人的嘴角都快壓不住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回收金手指,從六零開始 大人,我真的會破案 安太歲 瘋山鎖春 穿越者反殺指南 開局就送金手指,知青下鄉贏麻了 在荒野戀綜撩了男配[穿書] 替嫁太子妃 大唐辟珠記 被獻給暴君後我作天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