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1 / 2)

「嗯。」梁帝點點頭,「不錯,你這道屯田之策的題目出得很好,旁徵博引,所涉及的問題的確是我大梁的困境之一。」

李度長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聽梁帝繼續道:

「然——屯田之策,已有新法正在施行,初見成效,朕以為倒不必讓這些貢生們再為此事獻策了。」

李度長擦了擦汗,「是,臣再好好斟酌!」

梁帝沉默片刻,才道:」李卿以為,我朝眼下實行的允許女子入學入仕的新策如何?」

第236章 蘭妃

梁帝的目光落在李度長身上,深沉的龍目似乎能洞察人心。

李度長一下被問住了,喉嚨仿佛被無形的繩索勒住,愣了許久才結巴道:

「臣,臣……」

臣了半天,卻說不出下文。

這新策乃是梁帝當初力排眾議才得以施行的,若說意見的話,滿朝文武誰不知女子入學之事乃千古未有之異舉,何其荒謬?

女子入學尚且古未有之,更何談入仕?

眾臣誰也不知梁帝究竟為何要這樣做,但又有何人敢在聖駕面前指責新政有悖綱常?

李度長的父親乃是大理寺退下來的老人,他此時忽然想起自己從前從父親那裡零零散散聽來的一些小道消息。

據說當年陛下初登基之時,曾發生一起舉國震驚的大案。

一年輕書生參加科舉,高中會元,一路披荊斬棘進入殿試,卻在殿試入場之際被人拆穿乃是女子之身。參加科舉,乃是欺君之罪,該女子當場便被擒獲,準備入獄問斬。

然而梁帝惜其才學,不忍殺之,但國法難容,梁帝為救其性命,將這名女子納入宮中,這才免於死罪。

這名女子便是後來的蘭妃,亦是太子的生母,當年在後宮可謂恩寵無雙,卻在誕下皇子之後沒有多久便病逝了,令人扼腕嘆息。

關於蘭妃的事情,李度長知道的也只有這些,朝中官員對此事皆諱莫如深,似乎其中還牽扯了什麼隱秘。

李度長猜想,陛下毫無徵兆地開放女子入學晉升之路,大抵與那位蘭妃娘娘有關。

李度長腦筋轉得飛快,既然聖上垂詢,說明是在意此事的。自己贊不贊成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導的想法。

「臣以為,女子入學一事,開古今未有之先例,實乃壯舉!」

梁帝眼眸之中露出幾絲滿意。

「那便再斟酌斟酌題目罷。」

梁帝揮了揮手,讓李度長退下了。

……

李度長回到鴻臚寺,左思右想,又取來了這次殿試的參與者名單與履歷。

良久,他的目光落在一個名字上。

祝瀾,本屆會試魁首,最重要的是,她是位女子。

李度長輕輕「嘶」了一聲,懊悔地一拍自己腦門,暗罵自己真是豬腦子。

這位祝會元乃是六王爺一力保薦的,陛下還親自下旨加恩,允其戴孝參加科舉。這意思還不明顯嗎?

蘭妃娘娘當年也是會元出身,定然是這位祝會元勾起了陛下對蘭妃娘娘的回憶,所以才被格外關照啊!

自己若是能替陛下成了這樁美事……

李度長激動起來,潑天的富貴終於要輪到自己了!

他猛地坐直身子,扯過桌上一張空白宣紙,提筆寫下「朝廷新令,允許女子亦得入學堂、赴科舉,論其利弊得失及施行之方略」。

寫完這句話,他的手又頓住了,用筆桿搔了搔頭,嘬起牙花子。

策論的題目往往少則數百字,多則數千字。為了增加題目的難度與深度,往往還要引用經典著作中的觀點或者歷史事例,要求考生結合這些內容進行論述,考察他們對歷史的熟悉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李度長自詡博覽群書,博古通今,此時卻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什麼例子,腦海中只剩下孔子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難,實在是太難了!

然殿試之期將至,自己難得受到一次陛下的關注,若是此時掉鏈子,他後半生的仕途也就無望了。

李度長只能硬著頭皮寫。

然後硬著頭皮呈給梁帝過目。

草擬的題目被放到梁帝書案上時,李度長自己都有些沒眼看了。左右其他同僚們出的題目皆是高談闊論,洋洋灑灑,無一不在向梁帝展示各自的才學,生怕寫少了丟人。

反觀自己草擬出的題目,他還故意將字體寫大了一些,卻連半頁紙都寫不滿。

簡直格格不入。

最新小说: 回收金手指,從六零開始 大人,我真的會破案 安太歲 瘋山鎖春 穿越者反殺指南 開局就送金手指,知青下鄉贏麻了 在荒野戀綜撩了男配[穿書] 替嫁太子妃 大唐辟珠記 被獻給暴君後我作天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