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你有辦法,算出昨夜紫煙湖的水位會下降,提前準備了蘭妃娘娘的石像放進去。
太子,哦不,陛下這回可是欠了你一個人情。」
說著,她替自己與對面的許詩明添了茶水,又打趣道:
「我聽人說,先前在東宮,他們背地裡叫你『許半仙』呢。
瞧你現在這副打扮,還真像個剛出山的半仙。」
「干一行愛一行嘛。」許詩明淡定地推了推墨鏡。
那兩塊鏡片可是由陛下賞賜的墨玄晶打磨而成,天下只有這麼兩塊。
許詩明站起身,甩了甩寬大的道袍,背起雙手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
「登基大典還等著本大仙去算日子呢,走了。」
他剛走兩步,又回頭對祝瀾笑道:
「對了,你也快回去吧,聽說陛下給你的任命馬上就到了。
恭喜升遷啊,祝中丞。」
(ps.寶子們中秋快樂!阿咩放假出去玩了,今天只有一章抱歉QAQ)
第410章 前人曾照我
祝瀾回到宅邸,正巧碰上前來宣旨的趙內侍。
祝瀾遠遠一瞧趙內侍的新袍服,便知他如今已是宮內新任的總管大太監。
趙總管見到祝瀾,眉眼浮上矜持的笑意。
「翰林院修撰祝瀾、翰林院編修祝青岩接旨——」
祝瀾連忙攜著院內走出來的祝青岩跪下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今有翰林院修撰祝瀾,學識淵博,勤勉恭謹,有功於社稷,深得朕心及朝野讚譽。
又,翰林院編修祝青岩,文采斐然,於編纂之事精益求精,功績昭著。
為彰顯朕獎掖賢才之心,亦為朝廷儲才備用之計,即日起擢升翰林院修撰祝瀾為御史中丞,其能秉持公正,糾察百司,為朕分憂,為民請命。
翰林院編修祝青岩,即日起升任為翰林院學正,期其能繼續發揮所長,引領學風,培育大梁明日之棟樑。
具體任命文書,將由吏部儘快擬制下發,著令相關部門即刻辦理交接事宜,不得有誤。」
「臣祝瀾領旨謝恩。」
「臣祝青岩領旨謝恩。」
趙總管走後,二人站起身,一起重新讀著那捲聖旨。
祝瀾笑著用手肘碰了碰祝青岩。
「厲害呀,祝學正。」
原先翰林院的董學正年事已高,剛剛辭官返鄉,翰林院眾人正在紛紛猜測下一任學正會是誰。
要知道董學正當年可是四十五歲才坐到這個位子的。
而祝青岩年紀不到二十,竟能擔此重任,這在外人看來可真是聞所未聞!
照理說,翰林院前輩眾多,論資歷的話無論如何也輪不到祝青岩一個小輩當學正。
但祝瀾心中清楚,先前真假太子風波中自己與祝青岩的表現已經完全獲得了燕修雲的信任。
如今的任命,意味著此後二人便是天子近臣。
「行啦。」祝青岩斜睨了祝瀾一眼,語氣揶揄。
兩人一邊向院內走去。
「學正再大不過是個五品官員,哪裡比得上堂堂四品中丞大人糾察百官來得威風?
說起來,以後你是不是整天就要待在御史台啦?」
「應該是吧,大概會搬到御史台的官署里住。怎麼,你想我啊?」
「才沒人會想你,你快點走,趕緊走。
本學正才不想看見你呢。」
……
十一月初,朝廷下旨徹查寧安伯府舊事,寧安伯父子在雲州買兇殺人,作惡多端,削去爵位,斬首示眾。伯府涉案人等發賣為奴。
雲州鞏元亮父子心懷公義,朝廷特出資為其修建鞏家祠堂,新天子燕修雲親題匾額,賜良田百畝,以為後人表率。
十一月中,朝中祈王餘黨皆被肅清,燕修雲下詔,提拔一眾官員補缺。
十一月廿七,燕修雲即位梁帝,行登基大典。
文武百官朝賀行禮,稱臣上奏,以明君臣之分,確立新朝之序。
新帝頒布繼位詔書,改年號為文禎,大赦天下,以彰皇恩浩蕩。=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