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榮坐在他身邊,看他靠過來,故作嫌棄地把人推開:「老實交代,你遊街去了哪兒?」
趙淩一聽,頓時精神了,兩眼放光地拉著竇榮:「我錯了,你罰我吧!」意識到自己好像太亢奮,趕緊放軟了聲音,「怎麼罰都行。」
竇榮忍不住多想,經過一個冬天養白了的臉通紅一片。
第106章
按慣例, 石獅子……不是,科舉前三名的去處都是沒有爭議的。
他們的成績就決定了,他們會留在翰林院, 做庶吉士, 研究學問, 給陛下講課等一系列職責, 並且很可能在將來成為真正的天子近臣, 類似走趙驊當年的路子,直接管理皇帝小金庫這樣的職位。
可是, 趙淩的情況比較特殊。
他立的功勞太大,以前沒給官職, 不過是覺得他的年紀太小,加上沒有經過考試得來的官, 將來沒啥前途。
再加上趙淩在御書房混日子的時間,比很多人當官的時間都長, 實在沒必要再在皇帝面前刷臉, 還不如直接干實事去。
可是皇帝不放人。
大臣們都覺得皇帝實在是太不懂事了。
趙淩這個當事人反倒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給竇榮送行之後,又和祝陽一起搗鼓出了酒精,就把寫小論文的責任交給了祝陽, 自己去找皇帝要了假, 回老家。
在大虞,新科進士們一般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神都做完官員培訓後, 再回老家然後就任;一種是先回老家探望之後,再回來神都進行官員培訓。
前者一般是老家比較遠且將來不太可能留在神都當官的進士。
譬如海州的官員,來一趟神都得三個月, 要是回去探親,再回來培訓,培訓完了再給安排外放到一個什麼地方,直接一兩年就過去了。
趙家倒是無所謂先後次序,只是趙淩考了個狀元,加上兄弟幾個這次考試成果非常好,回去得讓老家人好好開心開心。
葛家商隊專門給他們安排了一艘客船,住宿條件比以前住在商船上要好得多。
趙辰、趙縉和田學智,趁著這個機會,也帶著自己的妻子回老家看看。
趙淩帶著抹布。
傍晚船隻泊好,趙辰見趙淩坐在船頭釣魚,感覺還挺孤單的。
作為大哥,他覺得自己有義務關心一下弟弟,於是走過去安慰:「四弟……」
趙淩和抹布同時偏頭看過來,兩雙圓眼睛中閃爍著同樣的疑惑。
不過趙淩很快就轉為嘚瑟:「是不是要當官了,有點忐忑不安啊?需不需要哥哥我來開解開解?」
趙辰抬手就給了他後背一下:「滾一邊去!跟誰哥哥呢?」他盤腿在趙淩身邊坐下,看周圍沒人,小聲問道,「你真的要跟竇榮成親,不是權宜之計?」
「真的。」原先是有點順水推舟,現在是真心喜歡,「唉,可惜豆豆要去涼州,不然這次帶他回老家。」
趙辰一想也是:「回去問問爺爺,竇榮應該也得上族譜。」
這次他們回去肯定是要開祠堂的,趁著老長輩都在,有些他們小輩不確定的事情可以問。
趙淩不太有宗族觀念,上輩子是肯定沒有,這輩子雖然有家族,但他們家一直是單獨生活在異地。
聽趙辰這麼說,趙淩不覺得有什麼好問的:「那肯定要上族譜的,等成親後的。」
說話間,趙淩看浮漂一動,趕緊拉杆,扯起來兩條小白條。
趙辰很意外:「怎麼釣這么小的魚?」
趙淩把白條取下來放進邊上的水桶:「給抹布釣的。我還釣了幾條昂刺魚,一會兒我們吃。」
「放點鹹菜蒸著吃。」趙辰很喜歡吃昂刺魚,去看水桶,又去看趙淩,「你的不放鹹菜。真是的,你鹹魚都吃了,怎麼就不愛吃鹹菜?」
「給你吃,話還這麼多。」趙淩覺得趙辰就是個熊孩子。
米氏提著釣魚竿走過來,看水桶里許許多多的魚,羨慕:「四弟釣魚跟在集市買魚似的,我怎麼就釣不到?」
趙淩知道自己釣魚純屬開掛,餌料里用了空間裡的各種牧草,但不妨礙他吹自己有技術。
趙淩對自己的釣魚技術,比對自己的學問還有信心。
船家也從來沒見過一個人能有那麼多釣魚竿。
他們回家在船上大半個月,趙淩就釣了大半個月的魚,很是過了一把癮。
趙辰、趙縉和田學智把幾條大魚給他醃起了鹹魚,不是吃不完,而是趙淩要帶回老家炫耀。
米氏她們在邊上看著,很是稀奇:「你們還會醃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