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歌單創建者的檔案,田潼曦發現,這份歌單是由一個網絡暱稱叫「幽靈DJ」的人創建的。
除了這份《寧靜催眠的純音樂》歌單,「幽靈DJ」還製作了另外一些歌單,從標題看,走的都是同一個路線——《有助睡眠的放鬆樂曲》《幫助提升記憶力的舒緩音樂》等等。
懷著忐忑的心情,田潼曦在《寧靜催眠的純音樂》歌單界面點了「舉報」選項。
在舉報理由中,她填寫了自己的發現——「幽靈DJ」在歌曲中插入了大量低強度次聲波,與歌單所宣揚的「助眠」等功能相違背,屬於虛假宣傳。
一開始,她還有些擔心,這樣會不會冤枉好人?也許這個「幽靈DJ」使用的音頻製作軟體有問題,才導致此人上傳的所有樂曲都添加了次聲波?
轉念又想,國內最大的音樂網站肯定是專業的,「幽靈DJ」的歌曲是否違規,「動聽音樂」應該能夠判斷出來。
第二天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舉報結果就出來了。
「尊敬的會員您好,暫無法判斷您所舉報的用戶違規。原因:未發現任何歌詞中有違禁詞語或虛假宣傳GG。感謝您的支持,祝您聽歌愉快!」
又看了一眼音樂網站給自己發消息的時間,田潼曦有些失望。
好嘛,昨天舉報完就在媽媽的要求下關電腦了,三分鐘不到,網站就給出了判斷。
看來,音樂網站方面根本沒有仔細看自己的舉報理由。對於違規行為的審核,也只局限於歌詞內容,而且多半是機器審核。
沒有歌詞的輕音樂,網站很有可能審都不審,直接通過。
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慮,田潼曦咬了咬牙,從自己寶貴的零花錢中,又抽出50塊,買了「動聽音樂」的網站會員。
這樣,她就可以不受限制下載音樂了。
她決定,把「幽靈DJ」的所有歌單里的所有樂曲全都下載下來。
這些曲目中,不乏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音樂家的作品,由「幽靈DJ」或者別的演奏者重新演繹。另外一張標有「催眠」的歌單中,還赫然放著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把這些曲子導入分析軟體中一看,她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十多秒後,次聲波強度急劇上升。
為了驗證這一點,她在曲庫里找到了其他用戶演奏、重新編曲、直接重新上傳的《搖籃曲》,並沒有出現相同的情況。由此,田潼曦得出初步結論:這高強度的次聲波,的確是「幽靈DJ」自己使用軟體加的。
不過,昨天一時上頭就舉報後,今天她稍微冷靜了一些。她謹記著高老師的教導,「不要用第一印象判斷人」,調查清楚之前也不要輕易下結論。
班裡坐在田潼曦斜前方的女生王笛,人如其名,是個吹笛子的藝術特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