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10班的物理老師林鵬因為晉升,轉移到了行政樓工作,但他特意將自己原本在年級組辦公室的辦公桌留給了吳震寰。
他可以在這裡自習享受教師辦公室比學校圖書館更快的網速。
當然,「特別待遇」也不是無償的,代價就是幫精力轉移到行政事務中的林老師分擔一部分答疑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吳震寰儼然成了10班和競賽班的物理助教。
10班的競賽選手並不止吳震寰一人。參加生物競賽的秦添,已經在山南通訊技術大學黃教授實驗室實習,成為眾人搶著請吃飯的「明星小學妹」。
但秦添對生物競賽的投入並不深。她更大的目標還是高考。
儘管黃教授對她很欣賞,甚至有意為她鋪路,但秦添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的終極目標絕不是這裡。
自從上高中起,父母就對她寄予厚望,甚至直接期待她早日替家裡賺錢養弟弟,上了大學更不得了。
山南通訊大學的分數線低於秦添的目標,這裡的藥學實驗室也非頂尖平台。
如果選擇考取山南,以求繼續在黃教授的實驗室里當「得力助手」,不僅會讓自己的潛力被局限在一個相對小的平台上,更可能讓她難以徹底遠離家庭的束縛。
正因如此,秦添將生物競賽當作一種「玩票」的經歷,最終拿到了省二等獎,未能入圍全國決賽。
但她對此並不遺憾。就像高老師經常對她說的那樣:「把傷害過自己的一切,化作未來反擊的利劍。」
秦添明白,無論黃教授和實驗室的師哥師姐們對自己多麼友善,本質上,他們之間的關係依然是「你幫我幹活,我給你工資」。
正好藉口高三學業繁忙,秦添去實驗室幫忙的頻率,從以前的一星期一次降低到了三個星期一次。
她希望,這樣能淡化自己和實驗室眾人的情感紐帶,同時最後告別的時候不至於太過不舍。
參加化學競賽的劉二明成功拿下了省一等獎,雖然遺憾未能獲得保送資格,卻拿到了哏都大學高考降分錄取的資格。
從小,周圍的人就知道,劉二明是個對化學痴迷到近乎走火入魔的孩子。因太過熱衷化學實驗,劉二明多次偷偷從學校實驗室帶走藥品,回去做自己的「研究」,讓老師們頭疼不已。
可是自從王偉事件之後,他也似乎開始思考、反問自己:究竟是化學那繁複卻井然有序的知識鏈條吸引了他,還是化學實驗的神奇有趣,亦或者僅僅因為說出「我喜歡化學」這幾個字能帶來一種令人羨慕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