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時寒默不作聲地往舞台走去。
陸窕連忙跟上他,只見左時寒站上舞台找了一會兒,找到後台的入口後又往那去。
後天堆積了大量的東西,雖然整理得僅僅有條依舊顯得擁擠。
左時寒進來的那一刻目光就落在桌面,他走上前,抽出被桌上玻璃板壓著的一張紙。
這種桌子並不少見,原來的桌面拿一塊玻璃板壓著,日程表啊什麼的都可以塞在玻璃板下,好讓人一低頭就能看見。
左時寒抽出的就是一張劇目表。
陸窕湊過去看:「……咦,今天就晚上一齣戲啊。」
她摸著下巴想了一會兒:「好像這個時候劇院依舊不太請外面的劇團來演出,大多時候就是自己戲班的人唱戲。紹縣的老人對沈家的戲班熟悉點,自己的戲班也能剩下不少額外的支出。」
而白天基本是不唱戲的,紹縣人聽戲喜歡在晚上,白天唱了也沒人聽。
左時寒把劇目表放下後,又去看其他的東西。
看後台的雜物,這裡顯然也經常用於演出。打開柜子,能看見不少唱黃梅戲的戲服和頭面,只是和傳統戲服都有些區別。
陸窕說:「在戲劇廳唱的基本是改變後的新戲,傳統劇目還是去戲台唱。」
早年三廳常被閒置,現在戲台無人問津,陸窕想起來還覺得有些唏噓。
世事變遷,物是人非。她因年幼不曾留下多少記憶便這般感慨,表姐看見這些熟悉的人與物時,又是作何感想呢?
「陸姑娘,」左時寒問,「當年戲班是為什麼解散的?」
陸窕眉皺起來,抓了抓頭髮:「我那時候年紀太小,也沒留下啥印象,大多事情還是聽別人說的,要是有錯你別怪我啊。」
左時寒點頭。
「對外的說法一般是戲班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反正就是沒錢辦下去啦。倒也不能說這不是原因,但應該不是唯一的原因,那會兒戲班應該還能多撐幾年的。」陸窕嘆了口氣,「戲班解散的導.火.索,其實就是班裡的一個人。」
第16章 蛛絲馬跡
戲班解散那會兒,陸窕還沒有上小學,但是因為已經上了幼兒園,她不像以前那樣成天待在老劇院,而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那個年紀的小孩子很難記住事,戲班解散的過程,陸窕大多是從母親那裡聽到的。
「最早提出要解散戲班的應該是李哥。」陸窕回憶了一會兒,說道,「李哥就是劇院裡頭燒飯的李阿姨的兒子,一般唱的花臉。現在物價連年上漲的事兒你應該也是知道的,什麼東西都貴了,戲班卻越做越差,工資怎麼也上不去,李哥覺得這年頭唱戲沒盼頭,就想要去干別的。」
左時寒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