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
「電視裡說德祥是台灣第一魯菜。我看跟街邊小店也沒什麼區別。」
「我是看了電視裡的布袋鴿,才想來嘗嘗布袋雞,結果告訴我沒有。那就算了,隨便點了兩個所謂的招牌菜。就這味道,我還不如去街邊吃份蚵仔煎。」
「我是德祥的老顧客了。德祥的口味一直很正宗。今天不知道怎麼搞的,越是招牌菜,做得越差。」
「我去港城寶華樓吃過他們的脆皮糯米雞,也在寧宴吃過鴿吞翅,真的非常好吃。寶華樓的菜品質量一直有保障,更不用說寧宴了,每道菜都精緻無比。陳大廚能在寧宴那麼火爆,做菜水平肯定不低。我就想來嘗嘗,結果就這水準?還跟寧宴比?」
「岳寧今天不是去法國了嗎?人家可是米其林三星大廚的特邀嘉賓。寧宴當然不可能差了。」
陳錦龍想起今早父親罵他時的模樣,又想起電視裡陳錦瑩在港城風光無限的場景,積壓已久的委屈瞬間爆發:「港城寧宴的菜精緻,你們去港城啊!去那兒當冤大頭啊!」
這話一出口,全場譁然。
「你們連油爆雙脆都做不好,客人還說不得了?」
「就是啊!菜做得差,還不許人說?我們花錢是來受氣的嗎?」
陳德祥一看形勢不對,連忙說道:「各位,各位!消消氣,今天這頓飯,我請了。」
可客人的怒氣已經上來了,哪能這麼輕易就消下去,有人喊道:「就這菜,你請了,我們還嫌浪費時間呢!」
這話徹底激怒了陳錦龍,他的拳頭重重地砸在桌沿上,震得碗碟叮噹作響。他突然抓起盤子,將菜砸在地上,轉身衝進廚房,撞翻了一旁的調料架,醬油瓶摔在地上,深色的液體流淌開來……
前廳瞬間陷入死寂,服務員趕忙過來收拾殘局。陳德祥看著兒子失控的背影,手不住地顫抖。
後廚里,陳錦龍盯著水槽里堆積如山的待處理食材,耳邊全是客人的嘲諷聲。他突然抄起菜刀,對著砧板上的豬肚一陣亂剁,碎肉飛濺中,嘶吼道:「為什麼……為什麼所有人都要拿我和她比!」
偷偷潛入廚房的記者看到了這一幕,悄悄地退了出去,守在德祥大飯店外面。等到德祥晚市結束,看到一個廚子走出來,便跟了上去。
記者將偷拍到的陳錦龍在後廚失控的畫面,以及從德祥老員工處挖到的猛料整理成專題報導。
隔天,一篇題為《德祥大飯店驚天謊言:陳錦龍冒名頂替,陳錦瑩才是真正掌勺人》的報導登上台灣的某份大報紙的社會新聞版面。
陳德祥癱坐在辦公室里,顫抖著翻動報紙,每行字都像鋼針般刺進眼底。報導里不僅揭露了陳錦瑩多年來隱姓埋名擔任總廚的事實,還附上了她在港城寧宴展露廚藝的照片。
完了,全完了!
第214章 到達里昂
岳寧抵達法國里昂,與蔡致遠一同走出海關。
法餐在路易十四時代的凡爾賽宮盛宴上,宮廷大廚憑藉嚴苛選料、繁複醬汁和奢華擺盤,奠定了其「歐洲烹飪之冠」的地位。法國大革命後,流亡貴族的私廚把宮廷技藝帶到民間,巴黎街頭湧現出的高級餐廳讓法餐從宮廷走向大眾,其講究的禮儀與精緻的菜式成為身份的象徵。
近二十年來,法餐迎來了巨大革新,徹底改寫了自身面貌。新派法餐大廚們倡導回歸食材本味,摒棄傳統醬汁的厚重油膩,以新鮮時令原料、簡約烹飪手法和藝術化擺盤重新定義高級餐飲。他們注重保留食材的天然口感,比如將牛肉僅烹至六七分熟,追求海鮮恰到好處的鮮嫩,同時在醬汁中融入水果、香料等創新元素。這場變革不僅鞏固了法餐的高端地位,更使其以兼容並蓄的姿態風靡全球,成為世界美食的標杆。
里昂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大廚交流會,是世界烹飪界的頂級盛會,來自巴黎、紐約、東京、米蘭等地的大廚們都以獲得一張入場券為榮。
然而,這場盛會的大門此前從未向中國廚師敞開過,或者說從未對貧窮國家的廚師開放過。岳寧作為盧卡斯的特邀嘉賓,對於這個年代的中餐廚師而言,絕對是無上的榮光。
岳寧知道,這個交流會正是被譽為烹飪界奧林匹克的世界烹飪大賽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