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再次進太子的囚室為他送飯時,看見一個著白衣的影子懸掛得高高的,衣袂被風不時吹起,素若白蓮,裊若青煙。縱然美成這樣,那個不知世間好惡的宮人還是嚇得把食盒一把打翻在地,人也後退了幾步被門檻絆倒了。
大家循著尖叫聲趕來,拓跋晃卻已經無救了。
他用最懦弱又最平靜的方式,掙脫了父親對他無理由的控制,報復了父親的冷酷無情,做了最有力的一次對抗,更重要的,終於還得自己一個自由身……
作者有話要說:考據黨又技癢:
----------------------------------------------
《宋書·索虜傳》:「燾至汝南瓜步,晃私遣取諸營,鹵獲甚眾。燾歸聞之,大加搜檢。晃懼,謀殺燾。燾乃詐死,使其近習召晃迎喪,於道執之。及國,罩以鐵籠。尋殺之。」《南齊書·魏虜傳》「晃後謀殺燾見殺。」裴子野《宋略》:「燾既南侵,晃淫於內,謀欲殺燾,燾知之,歸而詐死,招晃迎喪,晃至,執之,罩以鐵籠,捶之三百,曳於從棘以殺焉。」
綜合起來的意思是:拓跋晃趁著拓跋燾南征,偷偷擴充東宮軍隊,又與拓跋燾妻妾淫亂。拓跋燾知道了,開始搜查證據。拓跋晃非常害怕,決定先發制人,密謀殺死拓跋燾,取而代之。於是拓跋燾假裝死掉了,在拓跋晃迎喪的時候抓住了他,罩在鐵籠子裡打了三百鞭,然後殺掉了他。
----------------------------------------------
《魏書·宗愛傳》記載:「恭宗之監國也,每事精察。愛天性險暴,行多非法,恭宗每銜之。……與愛並不睦……遂構告其罪。時世祖震怒,恭宗遂以憂薨。」庚午,冊曰:「嗚呼!惟爾誕資明睿,岐嶷夙成。正位少陽,克荷基構。賓於四門,百揆時敘;允厘庶績,風雨不迷。宜享無疆,隆我皇祚;如何不幸,奄焉殂殞!朕用悲慟於厥心!今使使持節兼太尉張黎、兼司徒竇瑾奉策,即柩賜諡曰『景穆』,以顯昭令德。魂而有靈,其尚嘉之。」
刪掉了部分關聯不甚多的部分,意思是,拓跋晃很精明能幹,而宗愛經常幹壞事,太子很討厭他。宗愛於是誣告拓跋晃的兩名近臣,拓跋燾大怒,殺掉兩臣,拓跋晃也嚇死了。拓跋燾見兒子死了,感覺很悲傷,追封景穆太子。
----------------------------------------------
我的分析:兩個版本,取哪個都很生動,但是感覺都有bug。
南朝宋的史書里,對北朝的事情胡說八道的非常多,而且明顯大用貶義詞,對有些地方讓人深感不確,尤其是《宋略》,可能性太小。但北朝因為後來幾位魏國君王都是拓跋晃的直系兒孫,因此為尊者諱的可能性很大,所有貶義的東東都刪掉了,想必也不準確。我個人認為可以採信的:
1、拓跋晃是被殺或被重罰後驚、病而死的可能性很大(直接嚇死的……orz,也太沒用了。)
2、從追封確實發生,以及冊文盡說好話來看(當時拓跋燾還沒死),拓跋燾對兒子之死是有追悔的。大約和武帝對戾太子的追悔有點像。如果拓跋晃確實犯了重過,比如烝淫、謀叛,甚至謀殺父親,以拓跋燾的性子(比如對拓跋伏羅和拓跋翰他毫無悔意表現),就算不挫骨揚灰,也至少不會表現得這麼後悔。
於是yy了這篇,我選取讓這個不太受歡迎的太子浪漫悽美地離世。
當然,畢竟考證得有限,不代表事實,只代表yy。順便說一句,在《資治通鑑》里對這段故事,也幾乎採用yy法。嘎嘎。
☆、明心見性